“中國十二五計劃的能耗目標將難以實現,中國經濟現有發展模式將面臨巨大的資源挑戰”,9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2012年日內瓦中國高層論壇上,與會者們認為。
十二五的目標要求,到2015年中國的單位GDP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6%。“但按各省各自定下的GDP增長目標,最多只能降低10%。”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綠色經濟研究室主任石敏俊說。
這是因為,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對全國年GDP增長率定在7%,但各省的目標中,沒有一個低于7%,不少西部省份定在15%左右。據各省的目標測算,2015年中國的能源消費量是從2010年的32.5億噸標準煤增長到46.5億噸,比中央政府定下的41.5億噸高出5億噸。“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討價還價。”
2010年中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是9.3%,但能源消費量占全球20%,顯示了中國粗放式經濟增長。中國的能源結構中對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賴,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晶澳太陽能公司首席執行官方朋說,中國鐵路運力的60%都在用于運煤。
伍德羅?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論壇主任吳嵐(Jennifer Turner)指出,中國煤礦業的水消費量占了全國水消費量的20%,而與此同時,中國人均用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能源對水的需求將與其他用水需求產生競爭。“農業也要用水、煤礦也要用水的時候, 你知道哪個會贏。”
“資源和環境約束,迫使中國經濟要轉型。”石敏俊說。轉型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中國的發電煤耗比起發達國家水平還有較大的壓縮空間,工業和生活能效若能提高至發達國家水平,可以實現節能目標的60%至70%。第二是對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提高。第三則是從高能耗的產業轉型至低能耗的企業。
中國目前的非化石燃料主要是水電、核電和風電。其中水電較為成熟,而核電的裝機容量要從目前的1000萬千瓦到2020年前提高到7000萬到8000萬千瓦,即需要新修24座核電站。“核電大躍進現在也比較有爭議,因此中國政府還沒有公布核電的目標,比較敏感。”石敏俊說。
而風電目前的并網比例還比較低,約為2%。不過石敏俊認為,中國要進行節能減排,風電是一大希望。他認為政府會出臺一些“大動作”,提高風電并網比例。
中國經濟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新機會,石敏俊說。“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綠色產業,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將有非常旺盛的投融資需求。給很多海外企業帶來新的商機。”
歐洲再生能源協會Eurosolar主席德羅治(Peter Droege)指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中過去太重視水電、海上風電和生物能源。但水電造成的環境影響、海上風電高昂的成本和對維護的高要求、作業的高風險,生物質能對農業的沖擊,意味著這些都不是理想的選擇。而太陽能在中國國內被忽略。
晶澳太陽能的方朋也認為,太陽能的潛力未被充分挖掘。“中國的25%的土地是戈壁和沙漠,只要1%得以利用于太陽能,就足以提供全國的能源需要。”
太陽能豐富地區主要在西部,與能源需求巨大的東部存在地理上的差距。方朋認為,可以通過在東部城市推廣屋頂太陽能,提高對太陽能的使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