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西南石油局二物249隊中標西北油田“2013年塔里木盆地草湖地區二維地震勘探資料采集項目(一標段)”,這是二物有史以來在西北市場中標的工作量最大的二維勘探項目。為打好這場硬仗,這支中石化金牌標桿基層隊再次踏上艱辛征戰的行程——
通訊員(符華勇 梁曉強)今年以來,249隊相繼完成塔里木盆地卡塔克2、3區塊第二期二維地震勘探等項目,取得高品質勘探資料。
昨日大漠征塵揚,今朝披堅再執銳。
草湖二維地震勘探項目(一標段)有14條測線,施工炮點27625個。
9月23日至10月12日,249隊完成向草湖二維勘探項目的設備搬遷和營地建設。
10月14日,草湖二維勘探正式開工。
修理工與“和尚兵”
10月21日,在草湖二維勘探項目營地,249隊隊長汪學武向記者擺起了項目施工“龍門陣”。
草湖工區施工困難不少,最“惱火”還是廣泛分布的鹽堿浮土,從工地到測線,40多公里路,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成年人一腳踏下去,幾乎陷進半個身子。派上先進的德國曼車,平均時速也僅達12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高達180升。
“浮土很細,無孔不入,手機、車輛,三天就要檢修,后勤保障線長,工作量很大。” 汪隊長告訴記者,分隊成立由8人組成的修理班,加強車輛維修保養,每臺配備兩臺空濾,每次從空濾器吹掃下的塵土就有3公斤多,足夠裝一桶。
為保障工區施工,像洗澡之類的生活需求,被精簡到最低限度。
進場施工的員工,全理成光頭,一個個成了“和尚兵”。
“理光頭,好洗頭;忙起來,一塊濕毛巾,擦擦頭就可以繼續干。”話說間,兩名高校傳媒專業的實習大學生走進營區,向我們播放了他們拍攝的工區施工畫面:
在起伏的鹽堿浮土路上,寬胎的輪式車輛一路顛簸,彌漫的黃沙中,紅色工裝,時隱時現。
硬漢們碰上硬仗
常年征戰西北的二物249隊,打過的硬仗不可謂不少。但草湖工區艱難的施工條件,還是讓這群物探硬漢們唏噓不已。
塔里木河、孔雀河橫穿草湖工區,經濟作物、縱橫溝渠、胡楊紅柳等地形異常復雜。晝夜溫差大,中午10多度,晚上睡進帳篷,需要加三條被子,才能抵御零下5度的寒氣。進入12月后,零下30—40度的天氣,將讓每名戶外勘探人員面臨嚴峻的嚴寒挑戰。
面對一個個硬仗,這群物探硬漢們成竹在胸,各種困難應對嚴密充分。
組織開展精細二次踏勘;開展培訓和練兵,強化技能培養和理念灌輸;組建項目攻堅黨員突擊隊,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作用;成立“蛟龍突擊隊”,做好水域施工準備;優化人員設備配置,制定詳細施工預案;將骨干民工納入正式工管理,激勵士氣,穩定隊伍;對爆炸物品實行戶籍式管理,對廢、啞炮安排專職人員清理……
“每名員工進入工區100分,違規扣分,讓自己清楚哪里做得不好,如果都做得不好之處,就是分隊改進管理的重點,這有利于發現施工中的短板,促進項目施工又好又快推進”,聊起近來249隊員工人手一冊的《績效動態考核記錄》,汪隊長津津樂道。
測線放炮施工,車輛被要求限行,等到每個炮點施工完后,已是晚上八點,四公里的送飯路途,整整花去四個鐘頭,儀器操作員周楊,終于吃上了“晚”餐。
像周楊這種舍棄小我,成就“公家事”的事兒,在249隊還聽到不少。
大漠寒風乍起,草湖二維施工,正頑強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