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馮瑋)11月7日晚上10點,在集團公司技能大賽中奪得采油專業金牌的江蘇油田試采二廠李慶回到金湖家中,妻子帶著三歲的女兒在樓下早已等候多時,這不僅是對金牌的歡呼,更是久違的親情的釋放。
“爸爸!”“寶寶,爸爸想你!”平日這個點,三歲的女兒早已進入夢想,但是得知爸爸的歸期,女兒興奮地吵著要陪媽媽等,要看爸爸的金牌。
2003年,重慶人李慶走進西安石油大學的校園,在鐵人精神的感召下,選擇了石油工程專業。
2007年,大學畢業的李慶和戀人張小莉,為了共同的目標,帶著探索的忐忑、懷揣夢想的激情,一同來到了距家鄉萬里之外的江蘇,共同選擇了江蘇油田試采二廠。
次年8月,李慶來到江蘇油田試采二廠采油三隊任工程技術員,第一次值夜班就遇上瓢潑大雨,閔35片全線斷電、湖區油井跳閘停機,他果斷協調熱油車和水罐車,帶著搶險隊員上井場。到夜里12點,大部分井恢復了正常,長時間停電導致三口油井啟不了機,“再晚也要扶起來,決不能讓油井躺下!”堅定的態度讓大家刮目相看這個年輕的技術員,一起鋸掉刮倒的樹,連拉帶拖地開通道路,一刻不停、動作麻利地開始熱洗……當最后一口油井轉動起來,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3點。
一年后,李慶被安排到了工藝研究所熱工室,“當時就感覺眼界一下寬了,那么多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等著我去探索。”回想當初的感受,李慶興奮不已。熱工室主要負責全廠供熱系統的日常管理和工藝改進等,室主任袁長軍帶著李慶參加了供熱系統運行參數優化的工作,這讓李慶第一次有了一種“自己的思想付諸實踐”的喜悅,格外珍惜這次機會。
一年間,李慶跑遍了二廠大大小小100多個計量房,確認現行的運行情況;每個星期至少有三天在井上,每個采油隊的食堂都有李慶的身影;為了提高理論認識,李慶向書本求知,那段日子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五年的工作經歷并不算長,今年4月,李慶參加了廠里第一次選拔比賽,以第13名的成績“危險”晉級,重慶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堅持勁兒上來了,一個月的奮斗下,一舉拔得第二次選拔的頭籌。
6月,來到了真武集訓地,和“本土選手”不同,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讓李慶花了好一陣適應,遠離妻兒的生活讓李慶一度很煩躁,一周一天的探親假在120多公里的路途面前,形同虛設。
一次,妻子帶著三歲的女兒來真武看他,孩子吐了一路,看著李慶心疼,短暫的相聚更堅定了他奮斗的決心。每天上午8點上課、12點下課,下午1點半到5點半,晚上還有晚自習,仿佛回到了大學,回想起備考的日子,李慶自信地說:“快把書背下來了!”
10月初,突然接到通知,原定中旬的考試推遲,這打亂了大家的復習計劃,李慶也陷入了一度的疲勞期。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本就不好的腸胃也給起了臉色,在一次的訓練中,腸炎犯了,口中吐出了鮮血,也沒有嚇到一心堅持的李慶。
一同集訓的“大哥”吳波平日在工作就非常照顧李慶,在這關鍵時期,也格外給予他幫助;“輕松點,沒問題!”所里的同事也常打電話問問情況;妻子的關心是一片溫柔鄉,“盡力就驕傲了”,這貼心的話語給予了他無盡的力量。
有人打趣說:“不跟中原、勝利爭。”李慶卻倔強地說:“憑什么怕他們,只要教材一樣,就有比頭,他們又不是三頭六臂!”不止給大家鼓足了信心,也堅定了自己奪金的信念。
李慶手中的金牌,是用在基層磨煉出的堅定意志和果敢判斷力作模具,以在工藝所宏觀掌控局面的自信和勇敢淬煉出真金,用骨子里的那股倔強,寫上了兩個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