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盡管中國制造行業在1月顯現出適度復蘇跡象,但根據幾家上市公司的最近業績表明情況恰恰相反,全球需求的下滑和制造成本的上漲導致塑料制造企業仍舉步維艱
注塑商東莞冠宏電子有限公司在銷售額下滑的這些出口企業中首當其沖,在截至12月31日的前九個月里,該公司的經營收益下滑15%,虧損額翻了一倍。
但制造行業似乎在經歷整體復蘇。中國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在1月攀升至52.3,而12月時為51.5。這一數字創下來兩年來的最高紀錄,匯豐稱這是中國工廠連續第三個月保持“適度”增長。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1月制造業PMI指數的攀升表明中國制造業活動在日益好轉的國內大環境的支撐下進一步保持增長。近幾個月來,我們不斷看到持續增長復蘇的有利信號。”
匯豐在2月5日發表的報告中說,1月份的新出口訂單也有所攀升。
但是,出口型塑料加工企業的業績結果并不太樂觀。
冠宏電子稱,日漸衰退的出口市場使其經營收益下滑15%至4460萬美元。總部位于澳門的冠宏電子在美國達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其經營虧損額相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100萬美元。
冠宏電子的CEO Frankie Tse在2月5日發表聲明說:“出口市場需求的持續減退對我們的銷售額及利潤額都產生了影響。而且國內制造成本也在不斷上漲,可用的勞動力不足。”
他說:“盡管存在這些不利因素,我們仍在積極與客戶展開密切合作,為他們推薦新的產品構想,提供高端設計和開發服務。”該公司的工廠位于中國大陸。
出現衰退的不只有冠宏電子一家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億和精密工業控股有限公司也預計其2012年利潤額將有大幅縮水,而薄膜擠出商富維薄膜(山東)有限公司警告說,出口行業面臨著重重困難,而且中國的產能依然過剩。
億和從事塑料和金屬加工作業,為日本品牌代工辦公設備,該公司稱其2012年利潤額將出現萎縮,因為這些品牌開始轉攻較低端產品,以擴大在新興市場上的銷售。
該公司還表示,由于在湖北武漢建新廠所產生的成本支出也將給其盈利能力帶來負擔,該廠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開拓汽車零部件行業,此外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和其他制造成本也在普遍上漲。億和之前在2012年上半年的財報中提到過同樣的問題。
該公司在1月初提交給港交所的呈報中說:“董事會希望全體股東和潛在投資者明白,導致公司利潤縮減的不利因素在2012年下半年仍未退卻,因此…預計我集團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全年凈利潤額將繼續有大幅衰退。”
雙向拉伸PET薄膜生產商富維稱,在截至9月30日的前九個月里,其銷售額驟減36%至4330萬美元,主要原因包括出口市場的衰退,多個國家對中國產BOPET薄膜開征反傾銷稅,而且薄膜生產商紛紛擴能導致產能過剩,在中國尤為明顯。
富維預計這一狀況還將繼續下去。
該公司說:“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的BOPET薄膜產能數有所增長,市場競爭加劇。此外,原料價格仍居高不下,而我們很難做到把上漲的所有原料成本轉嫁給客戶。”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