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提出,要按照“布局優化、企業集群、產業成鏈、物質循環、集約發展”的要求,推進新建、搬遷企業和項目園區化、集聚化發展,推行園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對園區內公共基礎設施實施綠色化改造,促進共建共享、集成優化,加快園區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
如今,化企進園已是業界共識、大勢所趨,構建綠色園區不僅是化工園區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園區才能稱之為綠色化工園區?我國推廣綠色化工園區有哪些挑戰?園區委為此進行了哪些工作?帶著這些問題,在2013中國化工園區發展論壇暨中國(南京)化工新材料峰會舉辦前夕,記者采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
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實現了眾多關系密切的化工項目聚集。圖為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廠。 (本報記者 張育 攝)
記者:建設綠色化工園區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什么樣的化工園區才能稱之為綠色化工園區?
楊挺:建設與發展化工園區,是石油和化學工業優化升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過去幾年,我國化工園區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安全環保水平有待提高,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發展仍需加強。隨著化工項目向園區的進一步集聚,環境和安全對園區發展的約束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先進的園區已經是擺在所有化工園區面前的重要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建設綠色化工園區十分必要。
為減少熱量損失,四川天華化工園區公用工程系統有效利用冷凝液余熱,年可節約標煤1882.1噸。圖為公用工程系統員工正在精制器前記錄在線分析數據。 (特約記者 黃貴春 攝)
我認為,綠色化工園區的“綠色”概念有兩個內涵:“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增值效應。“綠色化工”首先體現著一種循環經濟,突出綠色化學與化工全過程的綠色化。在此基礎上,化工園區內的企業還要積極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利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盡可能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
記者:發展綠色化工園區存在哪些挑戰?園區委在推動園區綠色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楊挺:目前,各地正在規劃的化工園區尚無統一的建設標準,質量良莠不齊,行業內缺少一個能夠完整評價園區發展情況的衡量標準。因此,發展綠色化工園區首先需要建立綠色化工園區的建設標準,對地方建設綠色化工園區進行指導和規范。但是,綠色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與行業布局調整、產業升級、兼并重組、搬遷改造、危化品管理、安全環保、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密切相關,涉及面廣、涉及部門較多。
貴州息烽循環經濟磷煤精細化工工業園是開磷集團磷煤化工基地,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整個園區生產過程逐步走向綠色化。圖為利用園區內企業排放的余熱和廢水建立的花卉園藝中心。(陳渤水 攝)
針對這一情況,去年5月,園區委在征詢各園區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探索建立一套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想法。我們認為,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指導化工園區建設,引導化工園區和諧發展、綠色發展;可以客觀反映全國化工園區發展的特點和狀況,為政府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提供參考依據;可以鼓勵先進,樹立典型,為我國化工園區發展建設積累經驗。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化工園區綜合評價體系?目前評價體系工作進展如何?
楊挺:化工園區綜合評價體系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工業區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為理論依據,從綜合經濟實力、基礎設施及配套、公用工程成本、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環境等五大方面對化工園區進行綜合評價。該體系包括工業總產值、供電供水能力、污水處理能力、工業總產值能耗等49個指標,通過收集數據和模型計算得出結果,從而為有關決策部門掌握園區發展動態提供信息支撐。
山西永昌右玉科技產業園是山西教場坪能源產業集團投資建設的,是集LED芯片封裝與產品設計開發、LED應用產品制造、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高新產業園。圖為員工正在防塵車間操作。 (白清榮 攝)
自去年5月份開始,我們積極推進評價體系建立工作。去年7月,我們與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合作,確定了與園區相關的評價指標。去年10月,我們又邀請園區專家、行業專家對評價體系及相關指標的設立召開評審會,廣泛征求意見,最終建立指標合理、數據可得、綜合全面的評價體系。隨后,依托國家發改委“石化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研究”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根據化工園區發展建設情況以及填報情況,在國家級和省級共141家化工園區中選取106家做研究,并完成數據采集工作。近期,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整理,指標模型計算,我們統計出了中國化工園區20強,并進行分析研究。
記者:通過評價體系評出的化工園區20強具有哪些共同特點?對于國內園區綠色健康發展有何意義?
楊挺:我可以先通過一組數據來回答你的問題。據我們的統計結果顯示,園區20強的平均土地增加值產出率為123870萬元/平方千米、土地固定資產投資為447246萬元/平方千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2.32噸標煤/萬元(由于前20強園區基本均含有大型石化項目,綜合能耗偏高)、單位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0.51千克/萬元、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硫排放量為0.72千克/萬元。上面一組數字,基本反映了國內先進化工園區的實際發展水平。
這些園區不但能耗、排放指標位于國內化工園區前列,而且在基礎設施配套、循環經濟、產業關聯度、安全與公眾認知等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園區內建有公共服務平臺;有的園區大力推廣責任關懷理念;有的園區關注產業影響力帶動效應,促進園區結構升級。
園區20強代表了國內化工園區的先進水平,對于新建園區可起到示范作用,通過“示范園區”的形式在全國加以推廣,可以為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制定針對化工園區的政策時提供相關依據,為國內外化工企業投資選址提供參考資料,促進全國化工園區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并以此為載體帶動化工產業的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