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化工園區日益成為國內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全國各地化工園區迅猛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各省統計的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園區共有141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29家;省級化工園區112家。入園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數量9000多家,占全國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數量的1/3左右。該數據來自4月26—27日在南京舉辦的“2013中國化工園區發展論壇暨中國(南京)化工新材料峰會”,會議上,中國石化聯合會園區工作委員會還發布了中國化工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3規模化工企業已入園 政策鼓勵促園區蓬勃
據介紹,因有利于產業集聚、土地集約、資源高效利用、環境集中治理,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直接抓手。目前,化工園區已經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國內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化工園區的發展。
在國務院安委會〔2008〕26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第一條即明確指出,“從2010年起,新的化工建設項目必須進入產業集中區或化工園區,逐步推動現有化工企業進區入園”。
環保部于2011年9月15日起,暫停受理在工業園外新建、改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項目的各類申請(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項目除外)。
2012年2月,國家工信部發布《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提出:“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必須設置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內,并嚴格準入條件。對不在規劃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制定“關、停、并、轉(遷)”計劃,推動重大危險源過多或分散、安全距離不足、安全風險高以及在城市主城區、居民集中區、飲水源區、江河水資源保護地、生態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進入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不能搬遷的,限期轉產或關閉”。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地化工園區蓬勃發展。
截至2012年底,全國各省統計的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園區共有141家,入園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數量9000多家,占全國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數量的1/3左右。
化工園區問題頻出 石化聯合會出臺評價標準
據中國石化聯合會園區工作委員會介紹,在化工園區迅猛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陸續涌現,包括缺乏統一宏觀規劃、園區準入制度不嚴、環境安全監管事故應急體系不完善等等。
“面對國內化工園區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如何科學評價全國化工園區發展的特點和狀況成為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不僅關系到正確引導化工園區和諧發展、有序發展,也對為政府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提供參考依據至關重要“。
在此背景下,石化聯合會推出了中國化工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體系遵循幾大原則:規模與質量相結合;總體評價和分項評價相結合;科學性和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科學性和綜合性相結合。最終的化工園區評價體系共分綜合經濟實力、基礎設施配套、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安全與公眾認知5個一級指標和19個二級指標。
據悉,未來石化聯合會園區委將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增加評價的寬度和廣度,逐步過渡到對化工園區的評級分類管理,還將充分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的適應性和實用性,配合與工信部制定的“綠色化工園區準入條件”。最終以評價體系為衡量標準,通過評價分析,樹立典型,以“示范園區”的形式在全國加以推廣,從而促進全國化工園區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
根據石化聯合會對106家化工園區的分析,上海化學工業區、南京化學工業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江蘇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江蘇揚州化學工業園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廣東省茂名石化工業區、榆神工業區、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嘉興港區化工園區、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遼陽芳烴及化纖原料基地、天津南港工業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等20家園區被評為2013年化工園區20強。
據悉,2013中國化工園區發展論壇暨中國(南京)化工新材料峰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南京化學工業園區、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承辦。會上設“綠色化工園區”、“先進材料”和“高性能橡膠”三大主題分論壇。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