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 立足于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現狀,充分借鑒國外煤層氣產業發展經驗,當前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宜遵循統一規劃、政策支持、開放協作、科技攻關的思路。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作為能源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天然氣市場發展迅速。2010年以后,預計我國常規天然氣生產只能滿足國內需求的60%左右,其余40%的天然氣消費將主要依賴進口。由于進口天然氣面臨成本和安全的雙重制約,因此發展煤層氣產業具有戰略意義。
國外產業化經驗
我國煤層氣產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尋求科學的煤層氣產業化途徑是我國面臨的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當今世界的美國、加拿大、德國以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在煤層氣開發方面具有相對豐富的經驗,分析這些國家煤層氣產業運行和管理可以發現政策鼓勵和扶持是推進煤層氣產業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美國:注重政策系統化
美國是世界上煤層氣產業化比較成功的國家。美國煤層氣產業形成和發展除依靠自身豐富的煤層氣資源外,煤層氣產業政策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政府制定的《原油意外獲利法》中規定的稅收補貼政策對開發煤層氣的企業很有吸引力。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煤層氣生產企業每生產1立方米煤層氣就能享受到2.82美分的政府補貼,當時煤層氣售價約為6美分/立方米;90年代初期,企業每生產和銷售每百萬英熱單位的煤層氣得到的平均補貼為1.385美元。煤層氣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獲補貼最高的能源品種。自1980年該政策出臺后,美國黑勇士盆地煤層氣開采所得到的稅收補貼約為2.7億美元,圣胡安盆地的稅收補貼為8.6億美元。
除財稅政策外,美國政府制定的其他產業政策對煤層氣產業化的貢獻也不可小覷。為鼓勵扶持煤層氣生產,美國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設立農業部援助項目,為農村瓦斯礦井煤層氣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設立商業部援助項目,對高瓦斯礦井煤層氣發電、管道輸氣、銷售或居民用氣項目進行資助;設立科研資助項目以及小企業管理局資助項目。政策資助帶給了煤層氣生產企業實實在在的利益。資料顯示,稅款補貼之后美國煤層氣企業的投資利潤率由稅后1.1%漲至3.9%;內部收益率由5.8%升至22.7%。優惠的產業政策激發了美國國內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的快速發展,煤層氣因之實現了開采的規模經濟,產業化步伐加快。
德國:一體化產業鏈
德國新能源法確定了煤層氣為一種重要潔凈能源,2000年頒發了一項可再生能源優先權法案,考慮了環保的同時又把煤層氣作為可再生能源,旨在加強能源供應安全。
為鼓勵回收利用煤礦瓦斯,德國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利用煤礦瓦斯的供暖發電廠可享受20年每千瓦時6.6%至7.7%的固定退稅率,新廠稅率每年還可遞減2%,5萬千瓦以下小供暖發電廠還會得到一定補貼。
德國已建成利用關閉礦井瓦斯的35個供暖發電項目。由于煤礦瓦斯供應量不穩定,周期較短,德國開發了集裝箱結構的移動式綜合供暖發電廠,充分利用礦井瓦斯,調節發電廠容量。
英國、加拿大:強調自主發展
英國南區、中區、北區和蘇格蘭區煤層氣總資源量為2萬億立方米。英國煤層氣開發選區評估正在進行中,已有15個區塊獲得開采許可證。英國于1992年開始在切斯特附近鉆井進行煤層氣試驗,現規劃開發煤層氣的地區為東奔寧、西奔寧和南威爾士。目前英國政府正在加緊研究如何開發低滲透率煤層。
加拿大正對潛在地區煤層氣開發進行初步評價和初期勘探,初步認為艾伯塔地區南部具有商業開采價值,現正對東部的新斯科舍省的坎伯蘭盆地進行鉆探,1995年鉆了3個孔作為生產試驗井。在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侏羅紀煤系地層進行的預測表明,該地區煤層氣資源量為4萬億立方米。在艾伯塔省的卡多明地區,估算煤層氣資源量為31億立方米,而估算艾伯塔全省煤層氣資源量最高可達74萬億立方米。
俄羅斯、波蘭、澳大利亞:注重吸納外資
獨聯體年煤層氣排放約72億~107億立方米,占全球排放量的20%。其中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三國礦井煤層氣排放量占獨聯體總排放量的80%~90%。俄羅斯和烏克蘭目前需要煤層氣的開發資金和技術,兩國制訂了一些稅收政策和管理法規,鼓勵外國公司投資煤層氣。
澳大利亞煤田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現煤層氣勘探和開發活動位于昆士蘭和新南威爾士州。煤層氣資源量為8萬億~l4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約為6000億立方米。美國應澳大利亞政府要求,計劃在昆士蘭開采地下煤層氣資源。
波蘭的煤層氣資源量約為3萬億立方米。波蘭政府準備把開采煤層氣作為減少進口天然氣的一種手段,正尋求國外投資來開采煤層氣資源。
我國產業化現狀
為鼓勵煤層氣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征收5%的增值稅,自營項目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征13%返8%,實際負擔5%;勘探開發煤層氣進口必要的設備、材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煤層氣價格按照市場經濟原則確定,由供需雙方談判,國家不限價;礦區使用費按照陸地上常規天然氣對外合作規定繳納,規定了礦區使用費征收的煤層氣產量起征點為10億立方米;實行了系列探礦權、采礦權管理費的減免優惠制度。
目前,我國煤層氣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中下游產業發展狀況一直是限制煤層氣產業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西氣東輸以及川氣東送工程兩條能源大動脈的建成和運營,影響煤層氣產業化的這一瓶頸因素將有望得到較大程度改善。西氣東輸管線經過許多煤層氣資源富集的地區,塔北、鄂爾多斯盆地、沁水盆地、豫西、淮南均是煤層氣富集帶,總資源量接近14萬億立方米。管線經過的沁水大型煤層氣田已經獲得煤層氣探明儲量,短期內對上述地區的煤層氣資源開發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我國煤層氣普遍存在低滲、低儲層壓力和低飽和度的"三低"不利條件,但同時煤層埋深、噸煤含氣量以及煤層厚度均比較理想,這些情況與美國的煤層氣田差異較大。我國煤層氣勘探起步較晚,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勘探工作中沿用美國勘探煤層氣的思路和方法比較普遍,但效果不盡理想。從具體生產情況來看,國內煤層氣項目產量下滑速度較快,單井日產大都徘徊在1000立方米左右,多數項目面臨如何穩定與提高單井產量的技術難題,技術瓶頸對煤層氣產業化有著直接的影響。
除此之外,煤層氣礦權管理還需要加強。煤層氣具有與煤炭資源共生共存的特點,但煤層氣屬于國家一級管理礦種,由國土資源部管理,而大部分煤炭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由資源所在地政府管理。煤層氣與煤炭的礦權分置造成一些大的煤層氣田在沒有規模開發之前就出現了與煤炭礦權重疊和侵權現象。國家雖然出臺煤層氣"先抽后采"的強制性規定,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未能得到有效執行。
煤層氣產業化建議
立足于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現狀,充分借鑒國外煤層氣產業發展經驗,當前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宜遵循統一規劃、政策支持、開放協作和科技攻關的思路。
加強煤層氣產業發展規劃。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在21世紀世界能源家族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發展煤層氣產業,有利于改善我國能源供需結構,有利于減少瓦斯事故,對于優化能源結構和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意義。政府應將煤層氣產業發展納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明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使煤層氣的發展戰略框架明確化。
政策扶持應重點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繼續執行現有煤層氣優惠政策的同時,及時研究和分析煤層氣產業化進程中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結合具體問題不斷對煤層氣政策進行修訂,使之不斷成熟和完善,這一點可以借鑒美國和德國的做法。二是加強礦權管理,在明確多元化煤層氣開采主體資格的基礎上,加強礦權流轉,建立有效的礦權退出機制,強化監督,防止跑馬圈地現象,對富含煤層氣的煤礦,必須切實貫徹執行國務院相關條例,堅決實行"先采氣、后采煤"的強制性政策。
擴大開放力度,盡快明確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的主體資格,加大引資力度。應以新修訂的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為契機,明確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的主體。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應給予已取得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公司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國家應鼓勵大公司與國外公司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條件的地區鼓勵建立先導示范區,鼓勵大型石油公司和煤業公司合作,在國家規定程序下實現煤層氣和煤炭生產可持續性發展。
國家和煤層氣開發企業均應重視加大煤層氣產業科技攻關的資金投入,應針對我國煤層氣勘探程度低、尋找高滲富集區難度較大的現狀加強煤層氣基礎地質理論和勘探開發技術的研究,集中力量解決煤層氣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加快發展與煤層氣關聯度較為密切的產業,加強煤層氣管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家用煤層氣、煤層氣發電以及汽車燃料和化工產品產業發展等,通過產業一體化促進我國煤層氣有效開發,這一點德國的經驗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