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IEA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IEA。”田中伸男(Nobuo Tanaka)7月5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反復強調這句話。
這位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的前任署長,在當天舉行的中國綠色產業與綠色投資國際論壇上再次呼吁:“中國應該加入IEA。”
這不是田中伸男第一次呼吁。在6月29日召開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上,田中伸男也曾公開說:“5年前,很多人告訴我,未來5年內中國會加入IEA。現在5年過去了,中國還是沒有成為IEA的成員。雖然我已離開了IEA,但我還是認為現在是時候讓中國加入IEA了。”
田中伸男曾在2007年9月到2011年9月間擔任IEA署長,并將爭取中國加入IEA視為頭等大事。他在卸任IEA署長時曾表示,他任期內“惟一的遺憾”是沒有能讓中國加入IEA。
IEA是為了應對1973年石油供應危機,在美國倡議下于1974年11月15日成立的,總部設在巴黎。它是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框架內為實施國際能源計劃而建立的國際自治團體,擔負成員國之間的綜合性能源合作事務,目前有28個成員國。
IEA的官網顯示,它目前的職能主要聚焦于四個領域:能源安全,提高各種能源的多樣性、效率和彈性;經濟發展,確保成員國之間的能源供應穩定,并促進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和減少能源貧乏;環境意識,增加解決氣候變化的國際知識;全球行動,與非成員國尤其是主要的能源生產大國合作,找到共同的能源與環境議題的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但不是IEA的成員國。
中國應該發揮主動性
《21世紀》:這些年來,您一直在不斷地呼吁并推動中國加入IEA,為什么您如此看重這件事?
田中伸男:我認為,加入IEA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在G20、金融領域都已經是重要的行為主體了。中國要參與國際能源治理機制,才能參與規則的制定。IEA對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包括石油和電力等。隨著中國的重要性不斷增強,中國需要加入能源領域的規則制定組織也就是IEA。不管對中國還是IEA來說,互相建立聯系對各自都有好處。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
《21世紀》:但是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對是否要加入IEA一直采取比較低調審慎的態度。您認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狀?
田中伸男:我和中國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張國寶聊過很多次。中國方面的說法是,中國目前加入IEA唯一的瓶頸是,中國還不是OECD國家。中國盡管想加入IEA,也無法跨過這個門檻,如果這個門檻是合理的話。我也跟中方領導交流過,如果中國真的向我們表達加入的意愿,也許會引發我們內部的討論,并可能最終帶來規則的改變。所以,不要覺得是我們不想讓中國加入,而是中國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變這個規則。其實這并不難。
IEA的現任署長瑪麗·范德胡芬(Mariavander Hoeven)主張推行聯合成員制(associate membership),也就是準成員而非完全的成員。這種身份仍然可以與IEA有緊密的合作。但是中國已經明確表示,只愿意成為完全的成員。
石油儲備門檻不難跨越
《21世紀》:除了不是OECD國家這一技術限制,另一個限制中國加入IEA的技術門檻是石油儲備期過短。根據IEA的章程,成員國必須擁有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
田中伸男:這不僅是指政府的石油戰略儲備,也可以把商用石油儲備算在內。因為緊急情況下,政府是可以調用這部分石油儲備的。很多國家國內都沒有石油儲備,像新西蘭,它們租用其他國家的石油儲備。如果中國國內沒有石油儲備,可以從別國租或借一些。所以這個90天的規定并不難滿足。另外,中國其實自己實現這個目標也不難。我記得中國現在已經有30多天的儲備量了,商用石油儲備大概也有60多天,所以你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滿足要求。我想中國已經有超過90天的儲備了。
《21世紀》:有分析稱,IEA要求各成員國共享石油數據,而中國不愿意這樣做,所以這也成了暫不加入IEA的一個理由。對此您怎么看?中國每年都公布能源統計年鑒,您認為這能滿足IEA的信息共享要求嗎?
田中伸男:IEA掌握了很多數據,像是各國的石油生產、消費數據等。唯獨沒有戰略儲備水平的數據。
IEA需要頻率更高的數據,比如每月甚至每周的數據。但是中國在統計數據方面是不斷進步的,這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21世紀》:從IEA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如何推進中國的能源統計工作?
田中伸男:IEA就是一個很好的場所。中國政府,特別是國家能源局,已經在和IEA展開合作,獲取了很多數據,中國也獲邀參加了很多委員會。同時中國自己也收集了很多信息。我們在這里探討清潔技術、清潔煤,探討能源效率,每年在北京這樣的論壇超過20個。我想中國對IEA已經非常了解,問題是從政治角度考慮中國要不要加入IEA。如果決定要加入,難度一點都不大。IEA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IEA。
歐洲可能對中國加入有所保留
《21世紀》:國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愿意加入IEA,是因為中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關系很好,不愿意站到與OPEC對立的IEA這樣的國際組織中。您怎么看待這種觀點?
田中伸男:我不知道。日本和歐洲都是OPEC的消費國,OPEC的主席也是我的好朋友。IEA和OPEC需要溝通和緊密合作。同時,IEA也不贊成石油價格的兩極化,太高太低都不好。太高的話,世界經濟會受沖擊。太低,大家就沒有積極性投資新的油田,也不會注意節能了。價格應該維持在中游。現在IEA和OPEC合作非常密切。我們互通有無。比如在兩年前利比亞內戰期間,我們釋放了一些石油儲備,我和OPEC主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長非常頻繁地通話。因為我們要知道他們增加了多少產量,如果不知道這個數據,我們就沒法決定釋放多少儲備。結果就是,他們增加的產量和我們釋放的儲備都滿足了市場的要求。我們緊密協作,而不是對抗。過去我們的確有點敵對,但現在我們有很多對話。盡管我們之間有不同意見,但是我們的合作和友誼都與過去不同了。這個中國不用擔心。
其他國家比如墨西哥這種既是產油國又是消費國的國家,它已經是OECD國家了,但還不是IEA的成員。但像是挪威、英國、荷蘭這些石油的生產國都是IEA的成員。
《21世紀》:IEA現在有多少觀察員國家?中國和印度現在是正式觀察員嗎?
田中伸男:現在有7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南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巴西,不是IEA的觀察員國,而是聯合成員(associate member),只能參加部長會議并參與討論。
《21世紀》:您的繼任者、現任署長瑪麗·范德胡芬對中國加入IEA是何態度?
田中伸男:她的意愿不如我強烈。我在任的時候,將中國納入IEA是頭等大事,我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歐洲對此有所保留,因為它們擔心如果中國加入進來,它們會失去對組織的控制。
如中國愿加入,我們應改變規定
《21世紀》:全球能源消費正在東移,全球能源治理結構也應該發生變化。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IEA的總部巴黎也應該東移。對此您怎么看?
田中伸男:是的,重心已經從歐洲轉移到東方。我們需要更多亞洲成員。不只是中國、印度這樣的消費大國,我們還和東盟國家有著密切合作。它們的消費量也很大。比如印度尼西亞。它原來是OPEC成員,后來退出了,和IEA緊密協作,因為它需要保證能源安全。的確,IEA的重心大大向亞洲國家轉移。我基本上每年都參加秋季在新加坡舉行的能源峰會。
所以我們需要改變現有的IEA規定,比如去除這個OECD的門檻,這是可以實現的。我總是對IEA的現有成員國說,如果中國、印度真的表現出他們加入的意愿,我們應該改變規定。
《21世紀》:之前,中國國內有一種聲音,認為未來應該在G20的框架下解決全球能源治理問題。您認為G20能夠成為解決全球能源問題的有效機制嗎?
田中伸男:G20的框架的確可以用來解決能源問題,但它的成員結構是依照解決經濟危機的問題而搭建的。因此,它不一定是談論能源問題的最好框架。也許能源G20和現在這個G20組成結構會大不相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