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陸續進入供暖季,但是煤炭業的寒冬仍在延續。產能過剩、進口煤沖擊、環保政策剛性約束、非煤資源替代,煤炭正遭遇內外雙重壓力。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現狀。今年1-9月,全國煤炭采選業利潤同比下降40.2%;中煤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減少54.2%,西山煤電利潤下降49%,神華由于電力、鐵路運輸行業盈利,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7.9%,下滑幅度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產煤大省山西前三季煤炭利潤164億元,同比大降66.6%。
自2012年5月開始,煤炭告別黃金周期,在宏觀經濟下行拖累下急劇下行。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均價從785元/噸下跌至535元/噸,下跌幅度在250元/噸。全社會煤炭庫存一直維持在3億噸左右,超正常庫存1.5億噸。
在日前召開的“2013國際煤炭峰會”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判斷,“當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四季度煤炭市場仍將保持寬松態勢,企業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卜昌森認為,中國煤炭行業尚處在“深秋”,真正的冬天還沒有到來,煤價還將持續下滑。
方君實透露,國家能源局將采取煤炭產量調控、嚴格新建煤礦準入標準、實行結構調整等措施,維護行業平穩發展。繼續停止新建30萬噸/年以下煤礦、90萬噸/年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逐步淘汰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
針對企業稅費負擔較重狀況,能源局將清理或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不合理收費項目;對煤炭進出口環節加強管理,按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要求,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嚴格煤炭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保證安全生產投入。
方君實說:“對于資不抵債、虧損嚴重,扭虧無望的煤礦,能源局將及時實施關閉破產,為老礦區、老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支持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一批煤電一體化項目,樹立全國煤炭市場一盤棋的思路。”
按國家能源局結構調整思路,到2015年全國煤炭企業數量要減少到4000家以內,小煤礦產量比重由17%降至12%。未來我國煤炭供應將主要依靠14個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特大型現代化煤礦。
10月28日,在國家發改委行業協會座談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提出,科學控制煤炭產能無序增長,支持煤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煤炭進出口政策,切實減輕煤炭企業負擔,加大投入、提高煤炭地質勘探精度等政策措施建議。
目前,國內進入冬季儲煤旺季,加之山西在建煤礦停產整頓、大秦線檢修等因素,對煤炭景氣度上行帶來正向激勵,但總體供大于求的趨勢難以改變。有業內人士預計,煤炭調整周期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