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盡管行業面臨產能過剩,企業開工率普遍不高,但是這并沒有阻止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行業擴張的腳步。記者日前從無錫舉行的中國聚氨酯外墻保溫技術研討會上了解到,近期我國多家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龍頭企業都有擴大產能的打算,紛紛規劃引進設備、開設分廠。這些企業逆勢擴張,是為了在外墻保溫材料“大時代”來臨時拔得頭籌?抑或是進一步發揮其成本優勢,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行業產能過剩
從2012年公安部消防局正式松綁B1級建筑外墻保溫材料至今,已經歷時近兩年。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開始了無序擴張,眾多小企業如雨后春筍,產能過剩如期而至。
“行業確實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究竟國內有多少家企業在從事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生產,目前還難以統計。但從國內聚氨酯外墻保溫板材設備生產企業提供的情況來看,僅2013年一年時間國內至少上馬250多條國產聚氨酯板材生產線,這還不包括噴涂企業和采用國外設備的板材生產企業。”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朱長春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的市場確實太亂了,板材企業有很多。在2011年防火政策門檻升級的時候,很多企業覺得酚醛材料的防火性能好,就上馬了很多生產設備。后來政策松綁了,聚氨酯保溫材料有前景了。由于很多酚醛生產線和聚氨酯板材生產設備是通用的,不少酚醛企業轉而生產聚氨酯板材,導致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產品的產能更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建波說。
伴隨著行業的產能過剩,企業開工率低下和產品低價競爭如期而至。“現在,大部分企業的開工率不超過10%,至于中小企業,設備長期閑置更是司空見慣。”江蘇綠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建輝告訴記者。
“我們開工率也不到10%。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談開工率根本就沒什么意義。”這一情況也得到了上海華峰普恩聚氨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志勇的確認。
企業的產品售價情況,近年來也是呈明顯下降趨勢。
“作為上市公司,我們比較注重產品的質量,2厘米厚的板材,每平方米售價最少也要30多元,才能保證基本的利潤,如果再低,企業就根本不賺錢。”南京紅寶麗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韋華透露。
據記者了解,目前聚氨酯建筑外墻保溫龍頭企業的產品的底價都在每平方米30元左右(2厘米厚),折合每立方米要1500元以上。而一些中小企業的價格則相對便宜,甚至可以下探到每立方米1000元。
對此,韋華告訴記者,目前雖然聚氨酯行業產能過剩,但是由于生產門檻較低,很多小企業并沒有掌握核心的生產技術,也無法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B1級產品,國內具備規模化生產條件的、具有B1級阻燃技術的聚氨酯保溫材料生產企業為數并不多。
“現在每家企業都號稱產品達到B1級國家標準,其實B1級中氧指數超過30這一要求對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來說,達標難度還是非常大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研究員季廣其表示。
企業擴張不止
盡管產能過剩,但是龍頭企業依然沒有停止擴張的腳步。
據記者了解,目前生產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的大型企業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巴斯夫、萬華等大型化工集團,主要產品覆蓋聚氨酯產業鏈條;一類是南京紅寶麗、山東聯創節能、上海華峰普恩、江蘇綠源等,主要生產多種聚醚產品和聚氨酯軟、硬泡產品;一類是煙臺同化、無錫捷陽等,是比較專業的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生產企業。這其中,有不少企業在積極規劃新的生產線,有的已經成功擴產。
南京紅寶麗股份有限公司在日前公布的年報中表示,南京紅寶麗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紅寶麗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的年產1500萬平方米高阻燃聚氨酯保溫板項目的第二條年產500萬平方米連續生產線,于2013年3月安裝調試完畢,并投料試產成功,生產出合格的高阻燃聚氨酯保溫板產品,產品阻燃各項指標復合達到A級標準,至此,年產1500萬平方米高阻燃聚氨酯保溫板項目已完成兩條生產線的建設任務,形成年產750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
“后續的項目在規劃建設當中。到今年底,按板厚5厘米計算,我們年產1500萬平方米產能將完成建設。公司希望通過聚氨酯保溫板項目建設,提升產業規模。”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我們也在積極布局,引進了新的意大利生產線,現在每年產量可以達到2500萬~3000萬平方米。”無錫捷陽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國強透露,現在企業也在全國尋找新市場,并且有建設新生產線的計劃。
“我們在沈陽、北京都有分廠,產能也在逐步擴大。”魏建輝也向記者介紹了企業的生產情況。
華峰普恩公司在金山的生產線總投資4.5億元,每年可向市場提供365萬立方米的聚氨酯保溫板、1000萬平方米的聚氨酯復合板。“擴產是一個大趨勢,我們目前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聚氨酯硬質泡沫生產企業,但是還在積極擴能。現在我們已經考察了外地擬建分廠的情況,相關事宜談得差不多了。”唐志勇告訴記者。
等待春天來臨
很顯然,在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企業看來,過剩的產能并不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藩籬。那么,在當前“前景很光明,出路很難找”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擴能又是出于何種考慮?
“無論是上游原料企業,還是聚氨酯材料生產企業,現在都是一邊在呼吁社會提高對聚氨酯產品的認識,一邊在積極擴產。這是因為建筑保溫材料的市場空間十分巨大,大家都知道,未來建筑保溫材料必將是聚氨酯材料市場強勁的新增長點,因此會搶先布局,爭取市場的優勢地位。”唐志勇告訴記者,建筑節能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就是目前的既有建筑,如果都進行外保溫改造,現在保溫材料的產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魏建輝也表示,很多企業的建筑保溫材料產品并非主業,這部分產品其實根本就不賺錢,現在擴能主要是看好這塊的潛在市場。
“其實,我們就是在‘賠本賺吆喝’。拿生產聚氨酯原料和其他產品賺的錢在補貼建筑材料這塊業務,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家認識,如果需求提升了,一切都不成問題。”一位聚氨酯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另外,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也是企業擴產的考慮因素。
“我們僅前期在建筑保溫材料生產線上就投資了1.6億元,后續還要追加投資,最近3年整體看來,因為在建設期,一共虧損3000多萬元。生產規模上來以后,如果順利達產,成本會下降很多,當然,這需要政策的支持。”韋華說。
魏建輝認為,產能擴大以后,產品生產成本會低一些,而且大生產線的產品質量也比較穩定。
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大企業建設分廠擴大產能主要出于降低運費成本考慮,避免產品受限于運輸半徑。
“聚氨酯板材密度小,體積大,因此長距離的運費就比較貴。如果運輸半徑是1000千米,每平方米聚氨酯板材的成本要增加4元。因此,很多企業為了節省運費,會選擇在集中銷售區域附近建設分廠。”煙臺同化防水保溫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夏量強表示,同化公司在江蘇、天津都建設了生產線,以滿足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
唐志勇表示,聚氨酯板材的運輸半徑一般在600千米以內,超過600千米,運輸成本太高就不劃算了,這時候就要考慮建分廠。
也有聚氨酯企業負責人表示,聚氨酯建筑保溫板材一般都是隨單生產,訂單和交付日期一般距離較近,這時候必須保證足夠的產能,才能保證交貨速度。
觀點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朱長春:如果是單純生產聚氨酯板材,企業的門檻很低,買一個板材設備隨時就可以生產。他們覺得市場前景好,就紛紛入行。我們業內經常說,有些老板昨天還在炸油條,今天就干聚氨酯板材了。現在生產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的小企業很多,市場也很亂,很多企業的報價明顯低于正常的生產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假冒偽劣產品很多。作為協會,我們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配合政府部門打假和監督,同時倡導企業自律,抬高行業門檻,規范從業資格,鼓勵有技術有條件的企業多兼并重組一些小的企業,最終達到整肅市場的目的。
江蘇省建筑節能協會理事長陳繼東:按照國家統計局和江蘇省統計的資料,2005年末江蘇城鎮既有建筑總量為12441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為75837萬平方米(節能住宅為8437萬平方米),公共建筑48580萬平方米(無節能建筑)。2011~2013年,江蘇住宅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量均為200萬平方米/年以上,如果按照200萬平方米/年的改造速度計算,住宅和公建全部改造完分別需要222年和240年。這充分說明,聚氨酯外墻保溫材料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江蘇綠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建輝:現在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都在互相壓價。生產原料組合聚醚和MDI的成本加起來,已經快接近售價了,這還沒考慮生產、管理、財務、物流、銷售等各種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規模很難盈利。所以很多小廠停產,閑置了很多生產線,希望行業能有一個洗牌的過程,逐漸規范起來。
現在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都很大,像江蘇綠源,1條生產線1天生產10萬平方米的板材很輕松。但現在的關鍵不是擴能,而是要擴大銷量,讓市場接受公司的產品。因此,未來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的發展之路,還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回歸到一個比較理性的商業模式中來。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