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8日,由中國專家自主研發的第一臺“易能三聯產熱解液化550KG成套設備”在安徽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經過近一個月的調試,目前已開始試產油,此舉標志著石油替代品——“生物油”的產業化進入實質性階段。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開采年限為40年,天然氣為60年,煤為211年。因此,高效利用可再生的秸稈、谷殼等生物質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一個緊迫課題。安徽易能公司作為安徽省第一家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生物質油的企業,在產業化首席專家劉虎、中國科大郭慶祥、朱錫鋒等知名教授的10年不懈努力下,才研發成功這套設備的,此舉為中國尋找替代性能源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安徽易能公司總經理、這套裝置的總設計師劉虎介紹,薪炭林、經濟林、用材林、農作物秸稈、林業加工殘余物和各類有機垃圾等都可作為生物質油的生產原料。劉總在評價了國內外的相關技術成果后表示,這套三聯產裝置每小時可處理1000公斤生物質,同時生產生物質油550公斤,轉化率高達55%以上。按照正常計算,這套裝置就相當于一口年產3700噸生物質油的油井。在產油的同時,該裝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燃氣體和碳粉還是良好的能源,將可燃氣體導入內燃機發電機組和碳粉導入反應器分別進行二次循環利用,不僅能實現能源自給,還有多余的電力可供上網,最后生成的草木灰也是不可多得的無公害有機肥。
劉虎總經理對該裝置的調試成功充滿信心。他表示,易能公司正在整合各方面資源,加快產業化進程。他還透露,每小時可產1000KG生物質油的裝置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開采年限為40年,天然氣為60年,煤為211年。因此,高效利用可再生的秸稈、谷殼等生物質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一個緊迫課題。安徽易能公司作為安徽省第一家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生物質油的企業,在產業化首席專家劉虎、中國科大郭慶祥、朱錫鋒等知名教授的10年不懈努力下,才研發成功這套設備的,此舉為中國尋找替代性能源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安徽易能公司總經理、這套裝置的總設計師劉虎介紹,薪炭林、經濟林、用材林、農作物秸稈、林業加工殘余物和各類有機垃圾等都可作為生物質油的生產原料。劉總在評價了國內外的相關技術成果后表示,這套三聯產裝置每小時可處理1000公斤生物質,同時生產生物質油550公斤,轉化率高達55%以上。按照正常計算,這套裝置就相當于一口年產3700噸生物質油的油井。在產油的同時,該裝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燃氣體和碳粉還是良好的能源,將可燃氣體導入內燃機發電機組和碳粉導入反應器分別進行二次循環利用,不僅能實現能源自給,還有多余的電力可供上網,最后生成的草木灰也是不可多得的無公害有機肥。
劉虎總經理對該裝置的調試成功充滿信心。他表示,易能公司正在整合各方面資源,加快產業化進程。他還透露,每小時可產1000KG生物質油的裝置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