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以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安監總局連續下發多份文件,嚴打違法違規煤炭生產,遏制煤炭產能無序擴張,通過調整煤炭布局、嚴控項目審批、產能公示、專項監管、摸底調查等方式,對煤炭產業實施宏觀調控。
對煤炭產能集中調控的背景,是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主導的煤炭脫困行動。基于煤炭行業供大于求、虧損面加大的困境,一場以行政調控主導的救市早已開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張高麗、副總理馬凱、國務委員王勇均對煤炭脫困作出批示。
調控煤炭生產總量,嚴格控制不安全生產、嚴格控制手續不全的違法違規生產、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是煤炭脫困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調控使煤炭產量降下來,達到供需平衡。
內蒙古煤炭工業局官方網站內蒙古煤炭網2014年9月28日發布的一個名為《關于貫徹落實國家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第十三次聯席會議精神的通知》的附件中的數據顯示,經安全監管部門調查,全國違法違規煤礦建設生產煤礦192處,產能7億多噸,其中新疆、山西、陜西、寧夏、內蒙古違法違規煤礦建設生產煤礦情況嚴重。
對于違法生產,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安監總局的態度堅決。國家煤監局副局長宋元明11月4日介紹,按照國務院要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聯合組成行業脫困聯席會議機制,協調13個相關的部委共同研究措施。
“安監總局將嚴查煤炭超能力生產,核減危險煤礦生產能力,對違法違規建設的項目,一律責令停工停產。”宋元明說。
在9月23日召開的煤炭脫困工作第十三次聯席會議上,發改委負責人提出,要加大違法違規煤礦治理工作力度。各省區限時如實上報轄區內違法違規煤礦企業名單,對未報的決不給其補辦手續的機會,堅決進行永久關停或無條件指定兼并;對如實上報的,下一步研究補辦手續的辦法。
對違法違規煤礦建設項目補辦手續的辦法,分為四種,由企業自主選擇。(1)關停。(2)立案查處。由紀檢、檢察、煤監、安監、國土等部門聯合進行查處,查處后再補辦手續。(3)與淘汰落后產能掛鉤。按違法、違規程度不同,掛鉤比例不同。違法、違規程度越大,承擔責任越大;區域內掛鉤比例大,區域外掛鉤比例小。(4)指定兼并。
國家能源局《關于調控煤炭總量優化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也提出,對未按規定取得項目核準文件的煤礦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已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停建,已經投入生產的違規項目一律停產,履行項目核準等相關法定手續。建立在建違規項目名單,對列入名單的項目開展跟蹤督查,嚴防私自復工復產。企業集團存在違規建設項目的,在違規項目未核準前,暫緩辦理該企業集團的其它新建項目核準申請。
在國家限產要求下,神華、中煤、同煤、陽煤等大型煤炭企業均提出限產方案。“但在實際行動上,煤炭企業希望壓減其他人的產能,自己不壓。原因是,限產之后,可能丟了市場,一些煤炭企業更是提出‘寧降價不丟市’。”一位煤炭行業人士說。
從產能迅速擴張到行政調控、限產,煤炭行業用了不到十年時間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撰文稱,“十一五”以來,全國煤炭投資熱情高,在近8年多的時間,投資近3萬億元,形成全國煤礦總產能40億噸左右,產能建設超前3億噸-4億噸。
在煤炭的黃金時代,大規模投資進入煤炭領域。在投資煤炭領域的企業中,除煤、電企業外,涉及煙草、房地產、裝備制造等十幾個行業,分享煤炭行業的高額利潤。
山西汾渭能源董事長常毅軍介紹,目前全國核準煤炭總產能超過55億噸,包括正常生產的產能,改擴建或者新增煤炭產能,以及規劃的煤炭產能。從當前煤炭行業資金投入趨勢看,煤炭行業投入的高峰期已經結束。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