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蘭班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十一所(京)熱能工程(環保)事業部工藝研發的工程組,成立于2007年10月。2012年6月,工藝組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授予“崔曉蘭班組”榮譽稱號。班組先后榮獲集團公司六院“模范班組”,六院知識產權創新型班組、集團公司“六好班組”,集團公司“金牌班組”等稱號,作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科研類班組的優秀代表,成為航天系統“軍轉民”技術應用領域的一面旗幟。
授牌儀式
“崔曉蘭班組”的前身是軍民融合型研究室(燃燒室設計室代號二室),主要承擔“1059”、東風二號、東風三號等多種型號發動機燃燒室的研制任務,由具備豐富液體火箭發動機熱能燃燒經驗的人員組成。1984年,十一所(京)積極響應中央“軍轉民”的號召,開始了二次創業的新舉措。二室利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專業技術優勢,加速軍轉民成果轉化,從為燕山石化進行二電站鍋爐改造開始,打開了石化市場的大門,引領民用產業走上了創業之路。曾在該研究室工作的成員包括張貴田院士、全國三八紅旗手王之任、全國人大代表戴正良、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原副總胡鴻福,國家政府特貼專家劉小渝、朱寧昌、王文起,現任六院副院長周利民、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張彥軍、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錢永康等,他們為熱能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7年,在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趨勢下,焚燒環保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熱能工程(環保)事業部工藝組應運而生。“崔曉蘭班組”主要從事國家環保領域三廢(廢氣、廢液和廢固)焚燒工藝的開發與研制工作,作為工藝研發的工程組,在環保焚燒系統中具有頂層策劃和牽引帶動作用,業務范圍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冶金等行業。班組秉承軍民融合的發展特色,將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技術優勢應用于環保焚燒領域,實現了軍民技術共生、資源共享,強化了航天品牌形象,創造了驕人的工程業績,成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橋頭堡”。
“崔曉蘭班組”是航天精神筑夢環保產業的先行者,班組長崔曉蘭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是環保焚燒工藝的領軍人。現有組員23人,博士2人,碩士21人,是一支高素質知識型團隊;班組有的員工是從軍品技術崗位充實到民品研發一線,是一支軍民融合復合型團隊;班組現有黨員19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是一支政治思想過硬的紅色團隊。
“崔曉蘭班組”始終堅持集團公司科研類班組的建設方針,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具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特色的科研類班組建設之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管理方法和育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