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期在我國東北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及其主要生產基地雞西、七臺河、鶴崗、雙鴨山等礦區采訪發現,受全國煤炭市場需求不足、價格持續下降影響,開采歷史已達百年的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經營陷入斷崖式下滑,2014年上半年,企業虧損已超上年全年的虧損額23億元。同時,隨著開采年限的增加,擁有24萬職工的龍煤集團正面臨煤竭企衰的嚴峻考驗。
經濟指標全面下行 煤炭“航母”陷經營困境
作為東北最大煤企,龍煤集團2004年由雞西、七臺河、鶴崗、雙鴨山黑龍江省四大國有重點煤礦聯合組建,成立后的龍煤集團煤炭產量多年保持年產5000萬噸以上,約占黑龍江省煤炭產量的一半,有“東北煤炭業航母”之稱。2012年,受市場不景氣等因素影響,龍煤集團在經營達到頂峰后,突然大幅滑落,開始出現虧損。至2013年,虧損面進一步擴大,達23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前四個月,龍煤集團各項經濟運行指標呈更全面下行態勢:原煤產量1583萬噸,同比下降6.5%;商品煤銷量981萬噸,同比下降14.9%;主營業務收入87.5億元,同比下降12.8%;企業虧損22億元,同比增虧10.9億元,上升98.2%;資產負債率80.16%,同比上升了4.52個百分點。龍煤集團董事長張升認為,目前企業經營困難主要是煤炭市場需求不足、價格下降及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等因素相疊加的結果。
他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在全國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一半的背景下,龍煤集團面臨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受蒙東褐煤的價格沖擊,加之鐵路運價上漲影響,龍煤集團動力煤市場銷售半徑收窄、存貨增加。同時,受山西焦煤的沖擊,龍煤集團精煤在東北地區的價格話語權被打破,為保證市場份額,只能與山西焦煤打起了連敗俱傷的價格戰。
據記者了解,1—4月份,由于價格下降影響,龍煤集團減收11.9億元,受銷量減少影響減收11.7億元,共計減收23.6億元。同時,用戶拖欠貨款現象大量增加,1—4月份應收賬款49.5億元,比年初增加12.1億元,加重了資金緊張狀況。
資源枯竭 礦區難現昔日輝煌
記者采訪發現,在各種不利市場因素的作用下,龍煤集團各礦區普遍面臨的資源枯竭問題也開始凸顯,并與多年沉淀的企業自身歷史負擔問題相互疊加,使龍煤集團脫困之路任重而道遠。據張升介紹,龍煤集團現有在冊職工24.36萬人,人噸效率205噸,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0噸以上。同時,多年國有企業積累的社會負擔沉重,“三供一業”、醫院、離退休人員等企業辦社會方面,每年企業需補貼費用接近20億元,直接導致用工總量和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統計顯示,在1—4月份的22億元虧損額中,企業承擔社會負擔5.5億元,超過了主營業務虧損的5.04億元。然而,最讓張升董事長擔心的則是礦井資源的接續問題。張升說,目前,龍煤集團已有四家煤礦被列入資源枯竭礦井,七臺河、鶴崗已被列入資源枯竭和瀕臨枯竭礦區,現有可采儲量集中于不足20個礦井。“由于資源接續不足,造成礦井布局不合理,井下用人多、工作面多、生產環節多、設備占用多,保障安全生產的難度越來越大?!?
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桃山煤礦因資源枯竭被列為關閉礦井,為維持全礦5000多名職工的生活,近年礦上通過組織職工到山西等地承攬煤礦建設工程,部分緩解了企業承擔的壓力,但目前的煤炭市場狀況,也使他們感到茫然。
桃山礦黨委書記欒兆和說,桃山礦建礦于1958年,共計為國家生產了4000多萬噸煤炭,還榮獲過“國家標準化礦井”的稱號,但自2011年后,礦井開始出現老化跡象,資源枯竭,災害頻發,潰散嚴重,被列為關停礦井。當時,全礦干部職工思想波動很大,正常生產工作秩序被打亂了。
為穩定人心,礦上開始嘗試組織人員走出去干活,在吃過無數個“閉門羹”之后,他們終于與山西的一家私營煤礦簽署了承攬煤礦建設協議?!拔覀兊幕I劃非常好,那個礦井初期產能120萬噸,達產后能到300萬噸,井下條件也不錯,但今年以來,煤炭市場急轉直下,礦主的資金也出現了問題,他本來有四個礦,現在已關了兩個,這個工程他如果主動提出不干就違約了,便開始在工程上挑毛病,目的就是讓我們主動退出。這個項目沒了,工人們的生活也就沒了著落!”
大型煤企出路何在?
為了幫助龍煤集團減輕負擔、解困發展,黑龍江省政府自2014年5月開始,連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企業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決定將企業承擔的供水、供熱職能,企辦醫院和社保、退管機構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同時支持原雞西、七臺河、鶴崗、雙鴨山四個煤炭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將總分體制轉變為母子體制,明確各層級職能定位。
截至2014年11月,龍煤集團所屬雞西、七臺河、雙鴨山三家礦業公司存續企業的供水、供熱職能和人員、資產全部移交完畢。張升認為,企業辦社會職能移交工作的完成,為企業解危渡困、減負瘦身,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數據顯示,改革后,龍煤集團發展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首批6家煤礦經營管理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龍湖煤礦提前兩年扭虧,今年增盈1000萬;桃山煤礦全年預計減虧1億元;正陽煤礦全年預計減虧8566萬元;安泰煤礦與上半年相比減虧近1106萬元;七星煤礦月均減虧380萬元;興山煤礦月均減虧206萬元。
盡管通過改革改制,龍煤集團的生存危機得以暫時緩解,但由于資源枯竭導致的深層次矛盾仍有待破解,煤企前景尚難言樂觀。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極度困難時期,企業應放棄等、靠、要觀念,通過內部挖潛,增收節支,并組織人員“走出去”承攬項目進行自救。他們同時建議,國家加緊出臺煤礦退出、減輕稅費等政策措施,促進我國煤炭經濟平穩運行。
首先,企業應深度挖潛,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增收節支,以降低成本。記者采訪了解,為保證低收入人群工資收入,龍煤集團領導干部已帶頭降工資,工資總額以2013年為基礎下降15%,壓減工資總額達15億元。同時,全年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在上年基礎上壓減15%,不合理工資支出壓減了3%。
其次,企業應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開辟經濟發展的新戰場。發揮企業在煤炭開采、洗選方面的技術、管理和人才優勢,組織精干力量,走出去承包經營煤礦,先當打工仔。目前,龍煤集團已在新疆、山西、陜西等地委托承包經營多家煤礦,經營規模近千萬噸。
第三、國家盡快建立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國有煤礦退出機制。張升建議,國家對計劃經濟時期建設的、煤炭資源瀕臨枯竭的、礦井剩余服務年限不足5年的,各種災害嚴重、安全生產無保障的,環境治理成本高的三種類型的國有老礦區煤礦,建立國有煤礦退出機制。通過退出推進市場化,保障老礦井職工群眾的生活和老礦區的社會穩定。
第四、國家在稅收上給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重點煤礦優惠政策,切實減輕煤炭企業稅費負擔。一是建議國家對歷史貢獻大、服務年限長、礦井災害重的國有煤礦,實行差異化稅收政策,在稅費征收標準上給予傾斜;二是建議科學合理確定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將煤礦的礦井、巷道和井下附屬設備、配套設施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三是建議對涉及煤炭企業的各種收費項目進行集中清理,對重復性收費項目進行合并,對不合理收費項目予以取消;四是對于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證,不再增加煤炭企業稅收負擔。
第五、建議國家盡快解決老礦區、老國有煤炭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減輕企業負擔。張升說,國家可對經常性費用、離退休管理機構經費及統籌項目外養老金、醫療保險、企業辦社會等實際發生的費用缺口給予財政一次性追加補貼,支持地方政府盡快剝離國有煤炭企業辦社會職能,使剝離辦社會工作真正得到落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