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非公路輪胎(OTR)雙反還在持續時,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再次向美國商務部(DOC)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針對中國的卡客車輪胎進行雙反調查。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這是中國最后一個沒有遭遇貿易摩擦的主要輪胎品種了。
此次雙反申請針對什么產品?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的資料顯示,本次被調查的產品是卡車及公共汽車輪胎產品。具體指帶有卡車或公共汽車輪胎規格標志的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包括有內胎和無內胎的子午線輪胎或非子午線輪胎,被出售給原始設備制造商、車隊所有者和經營者,或者銷往替換市場的以上產品。
涉及的產值有多大?USW在申請書中列舉的涉案產品追溯到了2012年。2012年為10.31億美元,2013年8.85億美元,2014年為10.8億美元,2015年1~9月為8.17億美元。
指控的雙反幅度有多高?此次涉及的輪胎被指傾銷幅度為19.78%~58.2%;補貼部分申請書中則沒有具體指明補貼幅度。
雖然還未正式立案,但按照以往的經驗,立案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接下來企業該如何應對?多年來一直從事國際貿易摩擦案件代理的德同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黎宇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前一個案件還在調查階段,應訴的企業不是太多,因為很多企業不太清楚自己的產品是否被安裝在了車輪上出口。但美國不會去主動通知企業,最后只會以不配合調查而開出懲罰性關稅。而本次卡客車雙反中涉及的直接出口的輪胎數量就非常巨大,生產企業沒有退路,必須要應訴。按慣例,無損害抗辯三周之后就舉行,當前應立刻開始相關準備工作。不過,我國的春節即將來臨,很多準備工作難以進行。在春節前夕,美國接二連三地發起雙反,可能也是看中了這個時機。
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秘書長朱麗紅告訴記者,山東涉案企業有30家左右,年產量在6000萬套左右,但當前除了三角、玲瓏幾家大型企業沒有放假,其他企業大都因為效益不好而提前放假了。此次雙反對原本就日子不好過的輪胎企業來說是雪上加霜。雖然,不少企業已經在大力開拓中東、俄羅斯、歐洲等市場,但這需要成本和時間,而且其他地方的市場需求也沒有美國多。估計今年出口歐洲的輪胎數量會上升。
一位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希望商務部等部門能出面,效仿針對光伏等產品的應對措施,在國家層面上有所作為。若不積極應對,恐怕其他國家也會效仿美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