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公司KKR正考慮聯手中國公司,共同競購麥當勞的中國內地特許經營權,中國化工集團和新希望集團兩家公司正考慮競購。
中國最大的基礎化學制造企業中國化工集團(下稱中國化工),計劃在餐飲業再落一子。
6月14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私募公司KKR正考慮聯手中國公司,共同競購麥當勞的中國內地特許經營權,中國化工和新希望集團(下稱新希望)兩家公司正在考慮競購。
彭博社指出,上述交易的價格可能在20億美元(約合131.76億元人民幣)左右,潛在買家被要求在6月24日提交首輪報價。
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的契機始于今年3月。為推動餐廳擴張,麥當勞中國宣布將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韓國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競爭優勢及增加資源,實現更本地化的發展策略。未來五年,這三個市場預計將新開麥當勞餐廳超過1500家。
現任首席執行官Steve Easterbrook去年上任以來,致力于公司股權結構的評估與調整。麥當勞2015年報顯示,在全球擁有的3.65萬家餐廳中,約82%屬于公司專營。
麥當勞在今年3月亦表示,正在尋找中國內地、香港和韓國的特許經營合作方,以吸引新的資金投入并讓決策本地化。麥當勞希望將全球市場的特許加盟比例提高到95%以上。
界面新聞記者未能獲得中國化工置評。新希望品牌溝通部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尚無信息可供發布。
中國化工是在原化工部所屬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2004年,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等重組形成中國化工,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中國化工去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265位,年收入450億美元。有六家專業公司、兩家直管單位,112家生產經營企業,控股九家A股上市公司及九家海外企業,主要涉及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六大業務板塊。
早在1995年,為解決分流員工以及員工家屬的就業問題,時任中國藍星總經理的任建新,投資創立了現代快餐連鎖企業“馬蘭拉面”。
關于馬蘭拉面名稱的由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任建新的母親姓馬,他以此紀念逝去的母親,“蘭”則有“蘭州、藍星”之意。目前,馬蘭拉面已在世界各國開辦了500多家拉面店,創造了一萬多個就業崗位。
2004年,時年30歲的任建新在當年11月被任命為中國化工總經理。馬蘭拉面也被一并帶入中國化工。
去年底以來,中國化工在資本層面頻現大手筆。1月11日,其聯合漢德資本與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合計以9.25億歐元(約合66.5億元人民幣)收購德國橡塑化機制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Krauss Maffei),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在德國最大的一起收購案。2月3日,又宣布斥資430億美元(約合2834.78億元人民幣),收購世界最大農藥生產商先正達,更是一舉成為中國企業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購。
另一家競標企業新希望,成立于1982年。這個以豬飼料為主業起家,之后業務擴大至各類動物飼料、屠宰、乳制品、金融、房地產和化學品等多個領域的民營集團公司,正希望借助海外收購,讓新希望成為高端動物蛋白領域的引領者。其董事長劉永好曾在今年4月中旬表示,新希望有興趣在東南亞收購價值100億元的的養魚資產來向海外擴張。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