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逐漸加快,中國企業家買下大半個英國的消息不絕于耳。據報道,英國國家電網公司正準備拍賣其價值110億英鎊(折合人民幣約為954億)的天然氣分支機構,而兩家中國企業已經表現出購買意愿。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的網絡遍及全英,為大約1090萬名客戶供氣。中國最大的民營綜合企業控股公司之一復星集團及中國燃氣[-2.16%]公司均有意于這一企業控股,宣布參加拍賣。 就在不到一周之前,英國首相梅剛剛宣布為英國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亮起綠燈。該價值180億英鎊的大型項目也由中國部分投資。
而此次這兩家中國公司將面臨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分別為澳大利亞銀行麥格理銀行(Macquarie)以及加拿大退休基金計劃投資委員會。據悉前者也具有來自中投公司的主權財富基金。首輪競標將于本月末結束。
此前英國政府意外叫停欣克利角項目,被認為是源自于對重大項目中海外投資的擔憂。在上周的放行后,其宣布將會在未來的核電站項目中持有“黃金股權”,這意味著相關部長將具有否決所有權變更的權力。
國家電網公司發言人稱:“我們不會質疑潛在競標者的身份。無論身份為何,他們都將經過同樣嚴格的審批程序。”
關于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對中英經貿關系的影響,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英國脫歐引發金融市場動蕩,給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帶來一定影響,但影響是短期的,中國對外投資還是會保持積極穩妥的發展趨勢,國際商機仍然較多。
英國官方數據顯示,英國已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投資目的地國。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存量逾400億美元。過去5年內,中國對英國投資年均增長85%,去年投資額達到51億美元。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此前發布的報告則稱,2014~2015財年(截至2015年3月底),英國共吸引創紀錄的1988個外國直接投資項目,其中中國對英直接投資項目為112個,以數量計是英國第四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據英媒報道,未來10年,英國的基建投資缺口將達到5000億英鎊。
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脫歐公投前后的英國在投資吸引力上有變化嗎?
李嘉誠殺回香港
李嘉誠可謂中國在英國最大的投資者。過去幾年里,李嘉誠大舉拋售了中國香港和內地的物業,將數以千億計的資金投向歐洲,尤其是英國。
去年3月,李嘉誠的和記黃埔[-0.29%]達成了收購西班牙電信O2 UK的交易,總金額達10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92億元)。這是目前李嘉誠全球范圍內最大的收購交易,但依舊面臨英國反壟斷機構競爭與市場部門的審查。
隨著英國脫歐公投影響的不斷外溢和香港房地產的回暖,外界認為李嘉誠會重新將注意力轉回到香港。9月,李嘉誠剛以19.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買下新界的一地塊。
除了李嘉誠,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集團的創始人任正非也是大手筆投資英國的中國企業家之一。目前華為已在英國投資高達10億英鎊,在英國擁有上千名員工。脫歐公投后,華為對英國政府表示,他們在英國投資13億英鎊的計劃仍將如期推進。
中企在英投資廣泛
作為中國最具有實力的投資者之一,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在英國投資了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52億元),開發倫敦Nine Elms區的住宅項目,此外,他還以3.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7.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豪華游艇制造商圣汐。
聯想教父柳傳志于2014年7月通過聯想旗下的股權投資機構弘毅投資,以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8億元)收購了英國的餐飲連鎖品牌Pizza Express。今年5月,聯想控股還以1.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6億元)拿下了英國養老保險公司(PIC)的部分股權,正式進軍英國保險業。
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早在2014年就以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5億元)收購了英國百年老店福來莎百貨(House of Fraser)。
另外,復星集團的郭廣昌和梁信軍于2015年以9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8億元)收購了英國旅游公司Thomas Cook 5%的股份;還以6000多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2億元)收購了倫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辦公樓。
除了基建、旅游業方面的投資,中國投資者其實對于英國的地產業也頗有興趣。2013年,中國平安[-1.24% 資金 研報]以2.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4億元)買下勞埃德大廈;2014年,泰康人壽聯合基匯資本以近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億元)購買了倫敦金融城的Milton Gate辦公樓;2015年,世茂集團以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5億元)拿下了位于倫敦圣保羅的一棟大樓。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