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作為國企改革的一部分,中化集團或將與中國化工集團合并為一家集團,但同時強調,此事正式宣布之前可能存在變數。
就雙方合并事宜,記者10月14日聯系中國化工集團新聞發言人任侃,他向記者否認了合并傳聞。記者向中化集團求證合并傳聞,公司媒體聯絡人表示具體事宜需要公司新聞發言人統一對外作答,截至發稿前,記者未收到相關回復。
雖然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的合并消息還僅僅停留在“傳聞”層面,但資本市場對這一傳聞顯然樂見其成。受合并消息影響,中化系概念股集體拉升,午后盤中中化國際(600500.SH)封上漲停,揚農化工、江山股份、英特集團均現拉升。中化化肥在香港一度升5%。同時,中國化工集團控股的多家上市公司股票,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
業務重合度高
近年來,國企重組整合事件頻現。從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并,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的合并,到寶鋼和武鋼的合并重組,國資委公開表示,央企并購重組正在加速。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此前就公開表示,仍有幾組央企重組整合案例還在醞釀中,預計央企總數在年底前有望減至100家以內。
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提速,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相關主營業務存在高度重合,也讓本次合并傳聞多了一份可信度。
據悉,中化集團的主營業務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四大國有石油公司之一,也是最大的農業投入品一體化經營企業。而近年來一直著力于海外并購的中國化工,其發展的戰略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聚焦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6個業務板塊。對此,雙方在農業、化工等業務上,有著較高的業務重合度。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化工著力通過對國際優勢資源的整合,來強化自身在化工、農化領域的競爭優勢。特別是中國化工正在推進的對瑞士農業化工和種子公司先正達的并購案件,也以43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刷新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新高,受到多方關注。
通過并購先正達和ADAMA,中國化工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子和農化企業。并購完成后,中國化工的農藥業務將占據全球市場份額23%,種子業務占據6%的市場份額。
對比中國化工,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國種子集團、揚農集團、江山股份也同樣聚焦農化板塊,但從其整體發展來看,這兩塊業務已經全面落后于中國化工集團的布局。如果雙方真能實現并購重組,顯然也符合中央對國企改革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的發展要求。
改革變數
雖然業務重合度高,但中化集團要與中國化工之間實現合并重組,也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雖然通過并購,中國化工的業務優勢正在進一步強化,但頻頻出手的并購動作,也對集團的財務造成極大的壓力。2015年,中國化工集團的年收入為450億美元,而其啟動對先正達的收購金額,就達到了430億美元。激進的收購策略,讓中國化工的資產負債率處于高位,債券負擔較重,資產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化工長期償債能力,同時也影響其繼續債務融資的空間。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2014年及2015年一季末,中國化工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4.88%、84.63%、81.47%及80.96%。
相較而言,中化集團的發展則更傾向于穩扎穩打。18年間,中化集團總資產、凈資產分別凈增7.9倍和21倍;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凈增5.1倍;利潤總額站上百億元臺階,凈增12.4倍,2015年以總營收806.35億美元位列500強第105位。
從這個層面來看,雙方未來若真推進合并事宜,其在企業發展策略、財務狀況及管理風格等方面,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磨合。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