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保部門獲悉,位于點軍區艾家鎮的宜昌田田化工公司已在11月30日按期關停,目前正進入最后的物料處理和人員安置階段。
一個建廠46年,環保監測總排廢氣、廢水達標,且年平均利稅總額近3000萬元的企業,緣何要關停整治呢?帶著疑問,記者前往該企業走訪。
建廠46年的企業停產了
昨日下午,記者進入宜昌田田化工公司廠區探訪,這家坐落在長江邊的企業異常安靜,昔日繁忙的景象已不再,標志性的重地“脫硫塔”如今已經打開封閉的狀態,等待著下一步的拆除。
宜昌田田化工公司總經理李先云介紹,田田化工公司在關停前仍是一家盈利的企業。公司前身為宜昌縣化肥廠,始建于1970年,現為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占地17萬平方米,在冊員工498人。自2009年11月湖北三寧公司重組后的7年,田田化工公司利潤總額1.13億元,上繳國家稅收8205萬元;年平均利稅總額達到2790萬元。
下午4時,記者在廠區內看到,一輛滿載貨物的卡車從田田化工公司開出。李先云說,公司目前仍余有停工前生產的5000多噸碳銨待處理,按照每天可以售出400噸左右來估算,預計半個月內就可完全結束物料的收尾工作。
47歲的蔣旭是田田化工公司的安全環保科科長,昨日他仍在廠里堅持工作。作為已在公司工作了24年的老員工,他對企業的關停十分不舍。關停后的每一天,仍習慣性地在廠區的每個角落巡查安全隱患。他告訴記者,盡管企業不生產了,但仍有少量化工物料,稍不注意也有安全隱患,他會站好最后一班崗,也會聽從公司安排決定下一步的去留。
企業關停讓路長江保護
關停宜昌田田化工,主要是和保護長江生態的大環境有關。
點軍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張曼說,田田化工公司13萬噸/年合成氨符合現行產業政策,公司合成氨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耗在限額值以內,合成氨工業水、大氣污染物和固體廢物處置符合環保要求,做到達標排放,通過了省經信、環保、質監、安監等部門的現場審查核實。而且根據環保監測的總排數據來看,田田化工公司的廢氣廢水是達標排放。
這樣一家盈利又符合環保排放標準的企業為什么要關停呢?記者了解到,目前長江沿線不搞大開發,要搞大保護已是大趨勢,同時田田化工公司地處城區集鎮、臨江地帶,與居民點距離較近;規劃建設的伍家崗長江大橋在田田化工下游2公里處,城市總體規劃中,對艾家片區土地用途已作明確界定。
今年10月18日,市長馬旭明在宜昌田田化工公司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決定對該公司實行關停整治提升。
李先云算了一筆賬,關停企業,包括設備、廠房、停產等損失總計約3.5億,“盡管損失巨大,但企業更看重的是未來的發展。”
田田化工的出路在哪里
宜昌市經信委總經濟師徐貽井介紹,市政府已于10月18日召開專題會議,對田田化工公司關停整治提升進行了整體部署,企業收儲和員工安置將實行“一企一策”,盡可能減少企業和員工的損失,還要為企業未來找出路,要讓企業進園區、且落戶后有產品、有市場。同時,也要對企業下一步發展的土地、產業政策方面給予支持。
徐貽井稱,田田化工計劃在關停整治后,進入枝江姚家港工業園改造提升,按照湖北三寧化工公司的規劃,該公司下一步將依托姚家港已建成集煤化工、磷化工和精細化工綜合一體的產業園,在距離長江1公里以外,整合300畝土地,實行大裝置、集約化,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綠色新材料,打造現代煤化工精深加工升級版,為高檔尼龍、高檔化纖生產原料,向精深加工延伸,力爭打造一個升級版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李先云告訴記者,目前田田化工正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來安置在冊員工,將先分流一部分員工到三寧化工公司。“如果有可能,我還是希望能繼續留在公司的。”蔣旭說,畢竟20多年的風雨相伴,不是一朝就能割舍的。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