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改委27日公布了《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三)》,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在目錄所列的32個國家(地區)中,科威特、卡塔爾、阿曼、摩洛哥、利比亞、尼日爾、挪威、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9國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被重點提到。有關專家認為,這標志著中國已進一步明確了石油企業走進非洲的政策。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援引中國石油專家韓學功的話說,新目錄表明中國在加強在中東、歐洲等地的油氣投資之外,也將非洲部分地區圈入了中國海外投資地區之列。
在此前官方兩次公布的《產業導向目錄》中,官方提到的石油投資地包括緬甸、印尼、文萊等亞洲國家,伊朗、阿聯酋、沙特等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而非洲地區則主要集中在西非,如埃及、蘇丹、阿爾及利亞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一名能源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對非洲油氣資源的投資將會引來美國的關注。這名不愿具名的學者說:“美中兩國都面對能源問題挑戰,雙方都過度依賴中東供油,兩國未來在解決油源安全問題上能否在非洲形成競爭與合作,值得關注。”據估算,地處非洲北部的利比亞此次在目錄中被提及,該國石油蘊含量估計達到3600億桶,足夠滿足美國8年的需求量。
2006年,非洲石油產業在全球石油布局中起到了轉折性的作用。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從非洲進口的石油數量21年來首次超過了中東,成為美國最大的石油來源地。而中國2005年從非洲進口逾3000萬噸石油,占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30%。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非洲石油進口國。
美國能源部首席副助理部長菲蕾卓生此前表示,中國為爭取能源,在全球各地投資石油資產,已經明顯擴大。中國企業已在20多個國家,以合資方式興建煉油廠、鋪設石油管線等。因此,美國應該加強評估中國能源政策對美國能源安全的沖擊與影響。
上述能源專家稱,預料未來美中將在非洲油源豐富的地區展開能源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