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據彭博社報道,原油價格暴跌不禁令人回想起始于1985年開始的十年油價低迷記憶,當時沙特阿拉伯為了維護市場占有率而開啟了價格戰。
隨著美國原油產量接近歷史高點,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原油市場自去年10月起進入到熊市,油價已經下跌了近一半。盡管這已是數十年來延續最長的下跌,但是包括荷蘭皇家殼牌CEO范伯登(Ben van Beurden)和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主管魯奇爾·夏爾馬(Ruchir Sharma)在內的人都認為,原油市場還要承受更多痛楚。
彭博研究機構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師彼得·普利康(Peter Pulikkan)和邁克爾·凱(Michael Kay)周四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國際原油價格當前的下跌與1985和1986年十分相似。就如同上世紀70年代油價上漲引發科技進步,進而導致北海和阿拉斯加地區油田被開發一樣,中國在本世紀前十年原油的需求大幅增長刺激了美國頁巖油革命。現如今,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油企預計,油價會“在更長時間內維持低位運行”。
普利康在給彭博的郵件中表示:“現實可能比這些油企估計的更殘酷,1985年,沙特改變策略以提高市場份額,帶領原油進入失去的十年。(而現如今)原油市場可能即將迎來又一個失去的十年。”
1986年8月,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價格跌破10美元/桶。普利康表示,在1985和1986年,WTI原油均價為20.83美元/桶,較此前2年下跌近30%。盡管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沙特卻選擇為了捍衛市場份額而拒絕減產。自1987年后的12年里,國際原油平均價格一直低于20美元。
捍衛市場份額
去年11月,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選擇了類似的策略,拒絕捍衛油價。
經理人夏爾馬(Sharma)負責管理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250億美元的資金,其在上月表示,大宗商品200年以來的價格走勢顯示,它們通常在10年牛市和20年熊市之間交替進行。他還表示,為了清除牛市帶來的額外產能往往需要數年之久,這也意味著“大宗商品的嚴冬將至”。
對18世紀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的Ned Davis研究公司表示,大宗商品可能剛剛才走到20年超級熊市周期的第4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