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世界能源巨頭BP集團與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司在北京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盡管中國的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長卻有所下降,從2004年的15.5%降至2005年的9.5%。
會上公布的《BP2006世界能源統計》顯示,廉價的煤取代天然氣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燃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需求增加拉動了世界上近40%消耗量。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消 費國和最大的水電生產國。
報告認為,煤炭依舊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燃料,中國消費了全球煤炭的36.9%,其中幾乎全部產自中國本土。2005年,中國的煤炭消費增長了10.9%,比2004年14.4%的消費增長率有所降低。
報告顯示,2005年世界水電生產增勢喜人,增幅為4.2%,其中中國的水電持續增長是主要動因。中國繼續保持著世界最大的水電生產國的地位。專家認為,以上替代能源的發展和對能源價格的合理管制維持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BP總經濟師表示,石油并不是實質性短缺。價格的上漲源于對石油供應不可靠的“焦慮”。供應穩定性要持續,但以高價形式出現。
報告認為,2006年國際石油價格將進一步上漲,發生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們對風險的擔憂,而并非市場的基礎層面存在問題。數據表明,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全球石油儲量可供生產40年,天然氣和煤炭則分別可以供應65年和162年。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多的能源資源將在未來被發現。
BP的報告認為,2005年由于價格上漲,特別是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世界經濟增長變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