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供的一組數據,今年中國石油消費將達3.28億噸,而到2020年中國成品油需求量約5億噸。而同時,我國因不掌握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權而被迫“高買低賣”造成的損失將巨大。中國是石油消費大國,為何在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方面沒有話語權?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部分石油產品實行價格管制,另一方面是中國石油進口以現貨采購為主,長時間沒有參與石油期貨交易,缺少風險轉移機制,只能被動接受抬高以后的油價。
爭取國際定價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建立聯合談判機制。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日前呼吁,中國應盡快啟動石油、氧化鋁、銅精礦等商品聯合對外談判機制,但聯合談判難以齊心協“利”。另一種方式就是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也被業內看做最為可行。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由于我國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場化程度不高,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高度壟斷,所以“4到5年內不可能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石油期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爭取國際定價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建立聯合談判機制。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日前呼吁,中國應盡快啟動石油、氧化鋁、銅精礦等商品聯合對外談判機制,但聯合談判難以齊心協“利”。另一種方式就是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也被業內看做最為可行。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由于我國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場化程度不高,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高度壟斷,所以“4到5年內不可能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石油期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