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積極落實集團公司資源戰略,由陸相勘探向海陸相勘探并舉轉變,向川西海相這一資源寶地發起新沖刺。3月20日,亞洲陸上第一深井——川科1井在四川省德陽市開鉆。被專家譽為中國石油工業二次創業標志性工程之一的川科1井,是首口川西海相科學探索井,猶如一把開啟地宮之門的強力利劍,不僅將有力提升我國超深井的石油工程技術能力和水平,更有望使川西海相成為集團公司資源接替的又一潛力主區。
川科1井將將創造油氣勘探史上中國乃至亞洲的多項之最。川科1井設計井深為8875米,向下鉆深將超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8844米,也比中國石化2006年7月完鉆的井深8408米的塔河1井還深400多米;川科1井超深、高溫、超高壓的施工環境可謂前所未有,既對現有的石油工程技術提出了新挑戰,又將大力推動中國石化物探、鉆井、錄井、測井、測試等施工能力再上新臺階;川科1井將首次使用第一臺國產12000米鉆機,這也標志著我國石油機械的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川科1井是開拓四川盆地海相勘探新領域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科學探索井。川西海相具有優越的油氣成藏地質條件和勘探前景,是一個潛在的資源巨寶。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目前已發現孝泉-新場等四個臺地邊緣灘體,合計圈閉資源量達2.3萬億立方米,具備形成大中型氣田的物質基礎。自從2006年以來,該局、分公司整合科研力量,加速川西海相勘探進程,對川西海相12個剖面進行了野外地質考察,對川西海相成藏條件評價的2條測線進行了地震勘探施工,為部署川科1井奠定了基礎,但如何進一步探明找到有利圈閉,弄清四川盆地海相的地質構造十分關鍵。
川科1井也將成為中國石化乃至石油行業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的前沿研究地和最佳實踐場。川科1井將探索川西海相中下三疊統—下二疊統海相成藏地質條件,進一步了解龍門山前、上揚子等地質構造的演化規律,這對于推動海相勘探科技難題的解決以及地質科學探索有著重要意義。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還將同業界專家一道,展開地層與沉積相、烴源巖評價、儲層特征與評價、蓋層特征及評價、流體特征與分布規律、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規律、鉆后評估、地層壓力隨鉆預測等配套地質綜合研究,以及儲層改造、完井測試、注水泥、高溫高密度鉆井液等鉆井完井技術綜合研究。
是科學探索,也瞄準油氣成果。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還將力爭把川科1井建成一口工業油氣井,實現川西海相油氣勘探的戰略突破,為集團公司資源的戰略接替做出貢獻。
為了使川科1井的目的順利實現,集團公司專門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并成立了以羅平亞院士和張國偉院士領銜的專家組。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將加強川科1井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工作,確保安全環保施工,并積極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
川科1井計劃在2008年11月31日完成施工任務。勝利渤海鉆井二公司70691井隊負責鉆井,西南油氣分公司工程監督中心負責監督,西南石油局工程服務處、錄井工程處XN038錄井隊、井下工程處固井隊、測井公司XN303測井隊、測試中心綜合試油隊分別負責鉆前施工、錄井、固井、測井和測試。這些隊伍都具備中國石化“甲級”資質。
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耀峰,股份公司顧問牟書令,股份公司副總地質師、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均,西南石油局黨委書記、局長薛萬東,西南油氣分公司經理徐向榮,石油工程西南公司經理袁清以及四川省、德陽市的相關領導參加了開鉆儀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