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11時,“亞洲如何進行合作確保能源安全?”論壇在博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主持人是德勤全球能源與資源總監克里斯托弗·尼科爾森,與會嘉賓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德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美國華盛頓州前州長駱家輝、里昂證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樂民信、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教授兼工學院碩座教授金泰由等。各位嘉賓就能源安全問題暢所欲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教授兼工學院碩座教授金泰由的演講實錄。
Christopher G Nicholson:非常感謝,下面一個問題提給金教授,現在一些亞洲的合作正在探討過程中,其中一個就是石油進口國組織,另外一個就是協調的石油儲備。你覺得這樣的合作機制有沒有可能做成呢?
金泰由:實際上,我不習慣歐佩克這個詞,它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壟斷的托拉斯,如果說是石油進口國組織的話,就好像成為了一個進口國買方的卡特爾。石油是人類最大的一筆財富,它應該是創造繁榮的一個最大動力,使得人類能夠擺脫貧窮和饑餓。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炭氫經濟體。我們不應該以另一方的損失為基礎使人類來利用這筆財富,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們也知道早晚石油都會耗盡,而到那一天之前,在開發出新的能源之前,石油都應該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提高各個地區的人類的幸福指數。
現在不應該重蹈歐佩克的覆轍。的確,國際石油市場一再出現過市場失靈的情況,它也沒有能夠實現像亞當斯密講的看不到的手的充分作用。現在這一代人和未來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由于現在我們沒有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使得我們這些消費國相互之間競爭,使得價格越炒越高。在地區之中的競爭是對于能源安全的國際和作最大的挑戰。現在這個問題也很困難,在資源配置方面不一定能夠有一個最優的選擇,如果說有那么一個機制,能夠讓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齊心協力進行合作的話,那我想那樣的一個機制要比現有的機制好得多。
回答您這個問題,現在的石油儲備政策、協調機制,這樣的機制可以加以拓展,涵蓋石油生產國。崔泰文先生,也就是SK集團的董事長,他也是我們這次年會的主要贊助商,他提出了這個理念,也就是由韓國的企業以及石油生產國之間營造一個合作機制,這樣來實現和諧的發展,能夠更好的保障能源安全,同時,能夠在這樣一個富有挑戰的時代保障世界的和諧共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