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定位為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那么勘探開發一體化就是中國石油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術思路。因為,勘探開發一體化能加快增儲上產速度,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這些年里,中國石油大力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四川油氣田積極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天然氣年產量呈快速增長態勢,去年成為我國第一個以產氣為主的千萬噸級大油氣田。不僅如此,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搭起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平臺。
重慶氣礦年產氣量占四川油氣田的“半壁江山”。4月21日,四川油氣田審議“重慶氣礦穩產70億立方米至2010年方案”,精髓就是“新增儲量、產量由川東地區石炭系氣藏新區勘探、二三疊系滾動勘探開發、石炭系擴邊勘探等3個部分構成”,新氣井“要快速建設投產”。本質就是通過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優化部署,加快建設節奏。
觀音橋構造的第一口井——天西4井,2005年2月完鉆,測試日產量超過100萬立方米。去年完成資料精細處理后,新部署了開發評價井。專家估計,這一區塊今年能探明儲量,明年就能達到與儲量相配的生產能力,從而大幅縮短勘探開發歷程。
蓮花山構造的勘探開發“動態”與觀音橋構造十分相似。雖然新增的生產能力不一樣,但表現了完全相同的觀念:鉆獲第一口氣井之日,就是開發工作開始之時;依靠新區支撐四川油氣田的穩產、增產,提高老區的開發水平;以保持較高的采收率為前提,加快新氣田配套建設速度,生產更有保障。
現在的觀音橋構造、蓮花山構造與今后的觀音橋氣田、蓮花山氣田其實是同一區域。前兩個名稱用于儲量探明前,后兩個用于開發時期。勘探是發現氣田的過程,顯著標志是計算出探明儲量,預探井、詳探井、評價井都以探明儲量為目的;開發指以開發建設為目標的氣田研究評價、鉆產能配套井,是建設管網、開采的過程,基本特征是生產天然氣。
按照常規,勘探階段在前,開發階段在后。勘探開發一體化,不是勘探、開發“合二為一”,而是勘探、開發統一部署,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借鑒,資料信息、研究成果共享,直觀的表現是勘探階段、開發階段在時間上有更多的重疊,縮短投資回收期,相應增加經濟效益。
2002年6月,四川油氣田在邛崍市發現邛西氣田。邛西3井“當年部署、當年完井、當年投產”,兩年半時間里探明邛西氣田儲量并達到設計產能,因而成為四川油氣田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經典之作。
回望四川油氣田的歷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天池構造帶成組氣田的勘探開發實踐,明顯帶有勘探開發一體化“色彩”,當時稱之為“開發提前介入”。
作為中國石油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術思路,勘探開發一體化從它實施之日起就在不斷地進化、升級,切實履行“三大責任”、緩解油氣價差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引發的天然氣供求矛盾,促使四川油氣田努力創新、積極實踐。
四川油氣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采擷的創新成果繁若星辰。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科研、實踐新成就相互銜接、配套,為提高勘探開發一體化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應用“全方位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及應用研究”成果于優選勘探目標、預測儲量規模,為統一部署提供了依據;“氣體鉆井技術”促進了鉆井提速,新產品“氣體鉆井用增壓壓縮機”為廣泛應用氣體鉆井技術創造了條件;水平井和叢式井技術不僅提高氣田開發速度,也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全面提升HSE制度、內控制度的執行力,推進了安全環保生產。
新時代、新技術孕育了廣安氣田勘探開發一體化的新特征:
——氣田分作兩個區塊,一次性建成集輸氣主干管道;去年底提交廣安氣田1號區塊探明儲量,今年1月投入試采;2008年底達到氣田設計生產規模,通過補鉆新井維持日產量;
——實施“井下節流”、“單井油氣混輸、中心井集中處理”等工藝,力求地面采輸氣工程優化、簡化、先進、適用;
——1號區塊的A區采用水平井等技術培育高產井,增大產能;B區、C區鉆開發評價井,探索“低滲透砂巖氣藏”規模效益開發的主體技術,并為進一步提高產能做準備;2號區塊部署新井重在勘探,新增探明儲量,進一步擴大開發范圍。
正如實踐無止境、創新無止境,提升勘探開發一體化水平、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有較大空間。長期的實踐、總結,四川油氣田有較多的感悟:進一步提升勘探開發一體化水平,需要不斷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定不移地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思路,需要技術、管理、施工單位密切配合;攻克影響勘探開發一體化的難題,需要多學科、多科研院所的聯合自主創新;勘探開發一體化的部署決策,需要大量的勘探、開發復合型專家人才;另外,勘探開發一體化加快氣田開發建設速度,意味著氣田開發期提前到來,需要及時儲備技術方案。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