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力如果與資源掛上了鉤,類似于金融穩定也就與資源控制力掛上了鉤。一旦缺乏資源控制就等于喪失了國家實力基礎,即使是節衣縮食也得不到金融穩定。
當美國總統尼克松于1971年8月15 日宣布關閉美國的黃金窗口,不再維持35美元兌一盎司黃金的價格時,布雷頓森林體系也隨之終結。
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了,各國貨幣兌美元的價格不斷浮動,但美元的強勢地位卻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正是黃金儲備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制度安排維持了美元的超強地位。
石油決定美元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拔起了美元的穩定之錨。此后美元急速貶值,美元在全球投資者中的信心也一度瀕于崩潰。為了重建世界對美元的信心,放棄金本位開始實施法幣制的美國必須找到一種能夠有效影響價格的實物產品。
1973 年底,石油危機爆發。美國看到了這一商品對于價格的重要影響力,于是堅定了控制石油價格的決心。
實際上,美國從二戰時期開始,一直有意識地加強介入中東地區取代當時英國的力量。在1973 年石油危機之后,美國加強了與沙特的關系,作為交換條件,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沙特必須用賺來的石油美元購買美國國庫券確保美國的石油供應。
自此之后,脫離了金本位庇護之下的風雨飄搖中的美元,終于找到了石油這個避難所。美元實際上開始以石油為錨,實現著有序貶值的一個過程。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二戰后美國在全球維持對石油控制的過程與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是相互伴隨的。特別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美元的地位與石油這只新錨是分不開的。
資源控制決定國力
談到石油,人們想到的多半是OPEC(歐佩克) 國家少數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西方石油巨頭,以及在全球石油商品市場上叱咤風云的金融資本。
的確,在世界石油市場的舞臺上,搶眼的只是少數的明星。這也帶給市場一種幻象,認為西方石油巨頭和西方的金融資本就是石油市場的主要控制者。然而,一項關于國有石油公司的研究顯示,真正控制著世界上多數已知的能源儲量的是一些所謂的國家石油公司(NOCs ),而這些公司也是今后能源增產的關鍵所在。
在美國詹姆斯·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研討會上的研究成果顯示,國有石油公司當前掌控著全球77%的石油,只有不到10%是由大型國際公司直接控制的。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 執行長詹姆斯·穆維說:“與多數國家石油公司相比,石油巨頭其實并不巨大。因此私營石油公司必須設法利用他們的資本和先進技術來跟國有石油公司合作。”
安邦集團策略分析師陳功認為,資源的重要性已經構成了國家實力的重要基礎。實際上這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后的世界出現的重要變化。一個國家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礎在于貨幣,而貨幣穩定的關鍵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在于黃金。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后,可以認為從那個時候開始,貨幣的基礎變為了資源,正如此前的分析,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石油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實力如果與資源掛上了鉤,類似于金融穩定也就與資源控制力掛上了鉤。一旦缺乏資源控制就等于喪失了國家實力基礎,即使是節衣縮食也得不到金融穩定。
從強化資源控制入手
如果認可資源控制力對國力的重要性,那么在國家戰略和公共政策上就應該加以體現。在國家的資源分配上,應該向加強資源控制能力來傾斜。
近年,無論是在西方世界長盛不衰的“中國威脅論”,還是中國自己提出的和平崛起,都肯定了中國國力增強的事實,同時,也把一個越來越迫切的問題擺在中國的面前——未來中國將以什么樣的資源條件來保證持續發展?
一是大力鼓勵中國企業以各種方式走出去采購資源。
中國企業的走出去進程在加快,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06 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161.3 億美元,較前年增長31.6% ,截至2006 年年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733.3 億美元,其中包括了相當多的中國企業在國外的資源類收購項目。這種趨勢未來還應該大力加強。
除了那些國有能源巨頭之外,還應該加大對其他中國企業對外采購或并購的支持,減少國際社會對中國收購的擔心。
二是加大國家資源向獲取能源和礦產資源能力的傾斜。
中國現在已擁有相當雄厚的財力,這些資源應該為國家的戰略目標服務。比如中國政府的外匯儲備已超過1 萬億美元,與其投資正在貶值的美元資產,將部分外匯儲備用于重要資源的對外投資是一種更有遠見的使用方式。其他的國家經濟資源也應該向有利于增強中國的全球資源控制力的方向傾斜。
三是中國在國際事務及外交過程中,要加強獲取資源的能力。
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經濟外交,近年的政府外交工作的重點和資源配置已經向經濟領域作了重大調整,但這還不夠。類似的調整和資源投入,應該與中國這樣一個資源需求巨大的國家相稱。這方面中國有一個現成的榜樣就是美國。
四是加強與重要資源消耗大國與供應大國的戰略合作。
不只是產油國家和地區,未來中國還需要加強的是,與美國、日本、印度及歐盟等石油需求大國也要形成競合關系。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只有競爭的關系并不能在未來的全球資源爭奪中使中國的利益最大化。
文中醒目處:
強化中國的資源控制力需要中國企業的廣泛和積極的參與,而中國政府的政策調整和資源傾斜,對各種類型的中國企業來說也意味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
補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及崩潰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上世紀30 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后,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固。1944年7 月,44 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并可按35 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