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屢創新高。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97美元,創下97.10美元的歷史最高盤中價和96.70美元的歷史最高收盤價,距100美元大關僅有一步之遙。
目前國際市場油價已進入一個“高位敏感區”。如果交易者配合油價利好消息,繼續選擇大量買進原油期貨交易合約,油價則可能進一步走高。(11月13日《經濟參考報》)
1年前,高盛公司曾預測原油價格將漲至每桶105美元的水平,被業內一些人士斥為無稽之談?,F在,當屢創新高的國際油價已越來越接近這個數字時,使人們開始相信當初高盛公司這一大膽的猜測。這不得不讓我們承受的這樣一個現實,從一個中長期的時段來看,我國經濟面臨新一輪的高油價將是不可避免的。首先,國際原油需求快速增加導致供給緊張的狀況難以改變。其次因美元的因素,國際基金在原油市場的套利行為無法得到有效阻遏。這些因素都將給油價上漲繼續推波助瀾。
然而,面對油價高漲的形勢,近來國內一些官員和經濟學家卻認為,全球原油市場并不存在短缺的問題,我國有較強的石油儲藏量以及足夠的石油戰略儲備,即使原油價格升至100美元,并不會帶給企業無法承受的困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是有限的,短期內沒有必要看得太嚴重。但輿論普遍指出,油價突破100美元只是時間問題,現在,一些專業人士甚至在談論原油每桶升至120美元的可能。只要世界對原油,特別是輕質原油的需求不出現大規模的下降,只要美元繼續走低,不能排除油價持續走高的可能。
從這個意義上說,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攀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實際上,我國經濟如今已深受油價飛漲之苦。2006年以來,國內油價已經過了多次調整,本月1日,國家發改委作出決定,每噸成品油價格提高500元。如果國際油價再持續增長,結果就更讓人難以預測。即使供應規模不會減少,但只要石油供應穩定性出現問題,也會導致油價迅速上漲。如今國內石油市場已經受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目前我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由于國內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單位能耗的GDP產值過低。隨著制造業快速發展使得對原油等能源消費急劇增加,而且進口逐年攀升,對外依存度將會不斷加大。雖然目前的高油價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趨勢。但是,油價不斷飆升對我國經濟發展將帶來較大阻力。今年平均每桶原油價格估計為每桶80美元左右,與去年65至70美元的均價相比,每桶上漲達10至15美元。預計我國全年將進口原油達到1.2億噸,折合約8.8億桶。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每桶上漲達10美元將直接導致我國全年購買石油多支出外匯88億美元。
作為一種最基本的工業原料,原油價格波動不僅會影響下游所有產業的利潤,同時還將帶動各種產品價格的波動。油價突破100美元大關,必然引起與原油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造成我國企業成本提高,直接給交通運輸、冶金、漁業、輕工、石化、農業等相關產業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這些產業因油價上升抬高的生產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業或最終消費者轉嫁出去,各行各業的盈利水平就會因此下降甚至導致嚴重虧損。石油是價格鏈條中的起始環節,隨后是交通、其他商品和服務。油價上漲現在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影響還不是特別明顯,但許多專家預測,今后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會增加,最終阻止其強勁上升勢頭。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是,在油價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不調價國內油價將加劇目前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矛盾,致使成品油市場供給不足,給居民生活帶來巨大不便,而提高油價,又會加大居民生活支出,特別是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去年以來,由于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四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明顯增加了部分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并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的產生。有關數據顯示,1至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了4.1%。初步匡算,上周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月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0.05個百分點。
今后國際油價到底是會持續飛漲還是穩步下落,現在還不得而知,不好判斷。不過,無論是悲觀也好,樂觀也罷,分析人士指出,油價持續上漲將會對嚴重拖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是難以避免的,必須及時采取措施,認真應對。國內相關部門和企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接受國際油價不斷沖高所帶來的種種壓力。這意味著我國必須更快地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利用價格杠桿引導能源消費。但在各種利益權衡中,既要考慮宏觀經濟運行和通貨膨脹水平,也要考慮百姓承受能力,如何推行價格改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