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廠困局加壓成品油調價
“最近大部分煉廠的負責人幾乎天天泡在勝利油田相關單位,價格上漲對我們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山東省東營市一家地方煉油廠的供應科長王先生電話里對《華夏時報》記者不無憂慮地表示。
而記者從勝利石油管理局權威部門得到確切消息,中石化旗下的勝利油田6月調高原油結算價已成事實。
“漲幅約百分之十二,具體的調價方案6月上旬差不多就公布了。”勝利石油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初步方案是將現行的5450元/噸結算價提高至6200元/噸左右。
原油價格高企給本就生存困難的地方煉廠帶來了更大的生存壓力。
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地方煉廠不能自行進口原油,山東地方煉廠原油分配指標由中石化代管,成品油交由中石化回購。但自2000年,國家確定的15家地方煉廠每年168.84萬噸的原油配置指標多年來一直沒有變動。而同時,中石化自身的原油計劃卻在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
從今年1月份起,山東大部分地方煉廠在成品油銷售上已經陷入困境。
“原油價格未見大幅回落,采購成本依然極高,而下游成品油價格則沒有提高,其對外供應仍屬于倒掛局面。一些公司的開工率極低,只能靠生產非汽、柴油等其他化工產品維持。”王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
山東地方煉油廠主要依靠燃料油來生產質量相對較差的成品油,但在去年出現油荒的情況下,兩大集團開始向地煉企業提供原油,再以優惠價格回收投放市場,以增加市場供應量。
“其實不僅僅是地方煉廠,原油價格高企對于我們來說同樣不是一件好事。”中石化旗下的濟南煉油廠一位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由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企,而境內成品油價格實施管制,國內油價長期倒掛的情況非常嚴峻。受此影響,部分地區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濟南煉油廠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石油、石化系統為保障供應,采取多項措施增加成品油產量,包括高價收購地方煉廠成品油,因此,石化系統的煉油業務形成大面積虧損。
為消弭成品油價格倒掛政策導致石化系統的損失,國家加大了補貼的力度,但近期獲123億元財政補貼的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日前表示,“中石化正承受嚴峻考驗,因為補貼連虧損的一半窟窿都填不滿”。
“內地原油約滯后國際油價1個月,紐約期油5月以來最多升19%,內地加12%并不意外。”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石化有近80%原油要靠進口,是虧損主要來源,自產原油加價可彌補部分煉油虧損,而影響更大的是向勝利油田買油的地方煉油廠,及零售價不得上調的民營加油站。
實際上,原油價格上調必然使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石化濟南煉油廠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雖然內地成品油價格并未放開,原油價格上調并不會波及現有的成品油零售價格,但“各大煉廠會相應地調高成品油批發價”,這會給內地成品油終端供應帶來壓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