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有些日子沒有新股上市的消息了,公開增發的消息也似仿似佛。但初冬中,上市公司發債的熱情正在熊熊燃燒。
上周,被稱為“石化雙雄”的中石油、中石化發公司債申請在同日獲得證監會通過,分別獲得300億和200億的發債批準。
在國際原油價格從145美元跌到52美元的波線中,在中央財政對成品油虧損的持續補貼中,中國兩大石化巨頭拿到這筆巨額融資額度自然引起市場的廣泛關系。
中石油發債彌補現金流不足?
11月21日,中石油發布公告,稱公司發行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公司債券的申請已獲證監會發審委有條件通過。但公告中沒有透露此次發債的具體使用。
當天下午,記者采訪到了中石油相關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此次發債是在公司之前600億發債計劃的一部分,相關用途也在此前的公告中有過詳細公布。
記者了解到,此次發債申請是早在今年5月份中石油股東大會通過的,根據7月31日召開的200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司決定在600億元發債規模內,擇機向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提交發行不超過300億元債券的注冊申請,債券品種為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將用于滿足公司中長期資金需求、調整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以及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等項目投資用途。
但業界分析這也很可能用于中石油剛剛宣布的收購6家集團旗下風險作業資產。對此這位中石油負責人表示發債的目的并沒有進一步變化,所以不能表明發債與該次收購有關。
而頭一天(11月20日)中石油的公告稱:公司將向6家企業收購風險作業服務業務資產,資產共做價53億元,將在收購完成后支付。資產收購完成后,相關風險作業服務業務資產將由公司下屬6家分公司獨立經營,減少關聯交易。
與300億公司債額度相比,53億元的收購畢竟只是零頭。業界普遍認為中石油發債融資應該另有用途,可能與成品市場有關。
公開資料表明,中石油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36.58億元,同比增長42.6%;實現凈利潤866.02億元,同比下降17.4%;每股收益為0.47元。
但今年6月20日發改委對成品油提價,讓中石油業績影響明顯。三季報顯示,中石油在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82.47億元,同比增長31.8%,每股收益0.21元。
中石油的財報也披露,在前三季度中石油共獲得政府進口加工原油補貼132.3億元,但現金流量仍出現66.5億的虧空。
因而高盛一位分析員認為,中石油此次發債主要是為彌補現金流的不足。
中石油資金壓力小于中石化?
中國石化也在20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發行不超過200億元公司債券事宜已于2008年11月19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發債所得中,擬用100億元調整公司負債結構,剩余補充流動資金。當天中國石化的漲停板和中國石油(601857,股吧)7.49%的漲幅,帶動大盤走出6.05%的漲幅。
中石化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76.42億元,同比下降63.7%,基本每股收益為0.203元。第三季度中國石化實現凈利潤83.0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7%,基本每股收益為0.096元。而今年中石化獲得的國家對進口原油加工補貼已將近500億。
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迅速回落,中石化經營壓力未來將得到較大緩解。預計第四季度,在補貼取消、成品油價格適度下調的情況下,公司業績仍將可以取得較大的環比增長。但其脆弱的資金鏈令市場望而生畏。此次200億獲批,將有望改善公司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從兩石化巨頭的現金流量看,發公司債不得已而為。
三季報顯示,中石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4.2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03.4%;由于公司生產規模擴大增加融資規模,期末公司的短期借款同比大幅增長202.78%;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比增長59.41%;而正是由于借款規模擴大,前三季度公司的財務費用為67.06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41.62億元,同比上升61.12%。整體來看,中石化資金壓力較大。
相比較而言,中石油的資金壓力明顯小于中石化。雖然中石油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498.63億元,同比下降11%;期末公司的短期借款為284.66億元,同比增長了51.9%;但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和長期借款均有所減少。
雖然發債能緩解兩石化巨頭的資金壓力,但大摩一位分析員認為,兩石化巨頭在獲得資金后將會用于產業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