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第一次將中下游業務統歸于一個事業部來進行管理
最近一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完成了成立以來的最大一次中下游產業鏈整合。據獲悉,中海油已于日前成立了中海油煉油及銷售事業部,這將使中海油上下游產業鏈變得更明晰。
新成立的事業部將集中管理包括煉油、油品銷售、瀝青在內的中下游業務。內部人士介紹說,將中下游業務統歸于一個事業部來進行管理在中海油集團層面上,是第一次。
上述人士表示,該事業部將和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等同級,屬于集團的一級子公司。由孟黎明擔任該事業部總經理和黨委書記。
“隨著中海油下游業務的不斷加強,成立這樣一個部門來集中管理下游業務是大勢所趨,能夠加快中海油下游業務的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
整合落定
據悉,新事業部將包括中海油氣開發利用公司(簡稱“中海油氣利用”)、中海油品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海油品銷售”)以及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海煉化”)三個部分。
去年年底,中海油就曾想過整合上述三家公司,來集中發展中下游業務,但在建立一個新的集團子公司還是成立事業部問題上有所徘徊,最終決定還是成立事業部。上周,中海油在其位于朝陽門的總部大樓里召開兩天的會議來商議成立中海油煉油及銷售事業部。
“公司上下對此事非常重視,包括傅總在內的所有在京中海油高層都出席了這次大會。”中海油新聞發言人李世強說。目前,中海油煉油及銷售事業部已經掛牌,重組后的業務范圍將主要包括:煉化、化工品貿易、瀝青、燃料油加工生產等。
初步的構想是以惠州煉油項目為基礎,結合中海油氣在油氣開發、瀝青等中游化工品生產方面的優勢,依托中海油品銷售在化工品進出口貿易方面的經驗,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
“除了掛牌成立事業部,惠州煉油項目投產后一些相關事宜也得商量好該怎么辦,如成品油的銷售及布局。”該人士說。
化工業務
中海油內部人士說,此次整合完全取決于惠州煉油項目的進展。因為煉化事業部的主要業務就是圍繞惠州項目的產品來展開。包括化工產品、成品油等。
惠州煉油項目是中海油投資建設的首座大型煉油廠,一期投資193億元。該項目原計劃2008年年底投產,受經濟危機影響推遲到2009年投產。據悉,惠州煉油項目將于3月份投產運行。
惠州項目的化工產品包括乙烯裂解料(150萬噸/年)等石化產品。同時,中海油氣利用的主營業務是瀝青和燃料油的生產銷售,有超過300萬噸的中海瀝青和500萬噸的中海燃料油生產能力,占據國產瀝青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不完全統計,中海油氣利用目前投資在建的項目包括:總投資8.23億元的營口重交瀝青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江蘇泰州瀝青和潤滑油項目、汕頭300萬噸/年的瀝青項目等。
上述人士表示,這些產品將成為中海油在化工產品銷售方面的主力。記者獲悉,中海油將從去年并購的中華供銷和中化建兩家企業中抽調更多的人手進入事業部。上述兩家公司都是老牌的化工品進出口貿易企業,擁有很多老資歷的銷售好手。
進入終端
更重大的意義在于,惠州煉油項目年產成品油730萬噸,將使得中海油的業務真正得以上岸,和中石化、中石油展開終端市場的正面競爭。此次煉化事業部的成立,更是將終端業務予以細化,更有針對性。
據了解,中海油的成品油銷售將以中海油油品銷售公司為主展開,中海油油品銷售公司去年4月成立,是在原中化供銷、中化建原有基礎上組建,還注入了中海油的煉油、油品銷售及原油進出口業務。
據悉,事業部成立后,中海油油品銷售公司將正式接管成品油銷售業務,下設華北、華南等數個大區。從去年開始,中海油再度加大對社會民營加油站的收購力度。“能夠收到好地點的加油站,內部會有獎勵,去年一年就收了好幾百家”。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在北京周邊順義、昌平等地,中海油也都略有斬獲。”
在李世強看來,此時是中海油加快布局下游的大好時機。“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鋼材等建筑材料的價格下降了很多,這對新建項目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能夠節約很多成本。”李世強說,“同時,一些加油站出售的價錢也更加便宜。”
董秀成則表示,這實際上符合中海油一直的愿景。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10月份,中海油就計劃2010年在“兩洲一灣”地區建設1000座加油站及其配套油庫,形成較為完善的成品油營銷網絡。目前,中海油在全國有100多座加油站。
另據獲悉,中海油品銷售公司連續3天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議,對今后成品油銷售戰略、規劃等進行部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