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瑞典利用木薯秸稈開發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項目研討會上獲悉,2010年,中國和瑞典將充分利用廣西豐富的木薯秸稈資源,合作開發發電、產熱和生產固體顆粒成型燃料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項目。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生物質工程中心、瑞典農業大學生物質技術與化學研究所、瑞典能源局、瑞典駐華使館、瑞典著名生物質能源公司舍萊夫提奧動力公司、廣西和南寧市相關部門、中糧、中海油、中石油和研討會承辦單位廣西昊天順科能投資公司,共10多位著名生物質能源專家教授參加研討會研討。,
研討會上,中瑞雙方專家就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項目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利用木薯秸稈開發發電、產熱和生產固體顆粒成型燃料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項目,不僅可以變廢為寶,為農民創收,培育農村新產業,還可與淀粉或酒精產業相結合,建設清潔用能工程,一定程度上緩解廣西能源短缺問題,意義重大,前景廣闊;廣西豐富的木薯秸稈資源完全適合開發上述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項目。
目前,瑞典在生物質能源建設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技術相當成熟,生物質能源工廠遍布全國各地,熱量利用率已達92%,有的企業甚至達97%。中國-瑞典利用木薯秸稈開發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項目課題組稱,在瑞典成熟技術基礎上,以木薯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源高效熱電聯產技術體系將于2009年底全面建成,一個年產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生物質能源產業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呼之欲出。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中國生物質能源權威人士石元春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生物質能源建設;中國是生物質能源原料大國,廣西在中國各省中排在前列;中國政府對廣西發展生物質能源項目寄予厚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就在廣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把綠色之火就要在廣西燃燒。
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就是農作物秸稈、林木剩余物等經壓縮加工形成的固體顆粒或塊狀燃料。廣西有豐富的木薯資源,除塊莖作為淀粉和燃料乙醇原料外,大量秸稈只能當柴火燒。據有關專家統計,廣西木薯年產量占全國的60%,達600萬噸,產生秸稈約360萬噸,若轉化為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相當于200萬噸標準煤,價值10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減排二氧化碳的生態效益。
有關材料顯示,中國每年農作物秸稈產量約7億噸,若其中3億噸用于生產生物質燃料,年可創產值1800億元左右;另外,中國每年還有超過10億噸林業剩余物,即使其中僅三四億噸用于生產生物質燃料,也是1000多億元的巨大市場……僅利用林業剩余物生產生物質燃料一項,每年可替代兩億噸標煤,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每年可替代數億噸傳統能源,可以減輕環境污染和來自國際社會的環保壓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