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預計,今明兩年中國的煉油能力將達到5000余萬噸,煉油能力過剩局面可能持續;在經濟減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我國煉油產業或將迎來整合。
2008年國內成品油市場在奧運后迅速由供應緊張轉變為過剩,煉油能力吃緊的局面頓然消失。一些已完成的新建和擴建煉油項目被迫推遲投產,例如年產1200萬噸的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由去年9月推遲到今年3月投產。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況統計,今明兩年中國新建投產的項目有:中海油惠州1200萬噸/年、中石油欽州1000萬噸/年,新增煉油能力2200萬噸/年。6個擴建項目分別是:中石化福建、中石化武漢、中石化長嶺、中石化天津、中石油撫順、中石油獨山子等,新增煉油能力達3150萬噸/年。
中投顧問能源產業部分析,2009年國內成品油需求走下坡的趨勢在上半年可能難以扭轉,煉油廠加工量和油品產量可能到下半年才能恢復增長,國內市場的新建和擴建情況將加劇成品油供過于求的形勢。
在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中國的大量小煉油廠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或被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兼并的命運。
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近100家小型私營煉油企業。這些小型煉油廠往往被認定為工藝落后且污染嚴重。過去十年來政府多次試圖整合煉油產業,但頻繁出現的成品油供應短缺讓小煉廠得以生存下來。業內人士透露,廣東省的私營煉廠一般分布在佛山、東莞一帶,這些煉廠的加工能力都比較小。業內普遍估計私營煉廠年加工能力將近2000萬噸,而中石化在廣東的幾家煉廠年煉化能力在3300萬噸左右。
業內人士還分析,在去年國際油價處于高位的時候,私營煉廠就關廠停工,等國際油價跌下來的時候,私營煉廠見有利可圖就開始陸續開工,給市場增加了產能壓力。
中投顧問認為,如果把小的煉廠整合起來形成規模,那么抗風險能力會有所增強,也不會出現高油價時就停產的現象。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