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記者在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作業區看到,采油站對DW300井進行隔日調開,在關井24小時后,該井當日調開16小時。這一“分灶開伙”的做法實施一個半月以來,收到良好效果,一批低效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產勢頭。
而在5月之前,DW300井每日均調開16小時。這一工作制度的改變是作業區對低產低能井經過生產規律現場摸索后,加強精細化管理實施的降本增效重要舉措。
風城油田作業區管轄著烏爾禾、風城和夏子街三個油田。由于部分區塊油藏物性差,低產、高含水等低能低效井較多,這些井不僅產量偏低,而且機械損耗和成本費用較大。據統計,作業區年產100噸以下的油井達141口。
為了使這部分低效井在兼顧效益的同時,保持最佳的生產運行狀態,4月下旬起,作業區各采油單位對所轄低產低能井進行逐個綜合分析,對有條件實施挖潛的井進行工作制度調整,一井一策,對癥下藥。如DM6031等一批高含水油井實行每月一開,DW3347等部分間歇出油井,根據出油規律調整不同開井時間。僅烏爾禾采油站就已對55口井進行了工作制度調整,并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根據產量變化調整工作制度。
為提高低產低能井的開發效益,作業區今年還計劃將在50口低產低能井上安裝INTERMAX-ⅢPRO抽油機智能優化系統,使其自動根據液面恢復程度啟停抽油機,從而實現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