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一五”期間,唯有石油工業沒有完成預期目標。1959年,中國原油消耗量為504.9萬噸,自產量不足一半。由于石油緊缺,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舉步維艱。
中國石油地質工作者應用獨創的陸相生油理論,把石油勘探重心從西部轉移到東部。1959年9月26日,新中國10周年國慶前夕,在東北松遼平原的石油勘探井“松基三井”獲得了工業油流,由此誕生了大慶油田。
50年以來,大慶油田在荒原上崛起,建成了目前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3.6億噸,生產原油超過20億噸,占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0%以上。自1976年至2002年,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50年間,大慶油田為中國上繳各種資金并承擔原油價差1.7萬億元,2000年以來連年位居中國納稅百強企業榜首。
隨著勘探開發實踐,大慶油田自主創新了世界領先的大型陸相非均質砂巖油田開發技術系列,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世界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形成了勘探開發、工程技術、工程建設、裝備制造、油田化工等一整套技術業務體系,綜合實力與創效能力不斷提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