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份破紀錄的原油進口量,引發市場普遍猜測,政府正在增加戰略石油的儲備。
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中國當月進口原油222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4%,也是去年12月以來第四次站上2000萬噸的月度進口高位。
有接近國家能源局的人士7月20日透露,從他們掌握的數據判斷,近幾月密集的原油進口有部分進入國家戰略儲備,也有部分進入中國石油[10.43 -0.29%]、中國石化[8.46 -0.59%]兩大公司的商業儲備。該人士未透露具體數值。
中國第二階段的石油儲備計劃的首個儲備項目新疆獨山子儲備庫估計已經基本完工,原計劃將在今年10月開始注油。
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濤分析,近月70美元/桶左右的原油價格,也讓進口商們認為這是合適的進貨時機。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后,煉廠連續的盈利狀況使得進口商們進口原油的積極性高漲。
增加戰略儲備?
翻閱去年至今的原油進口數據可以發現,金融危機后,中國的原油進口在2009年4月已經明顯恢復,自二季度開始原油進口持續保持高位,去年12月創下2126萬噸的月度進口歷史最高水平。
這一天量的進口勢頭在今年仍然延續,月度進口量基本都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原油進口的變化,很難做出一個清晰的解釋。
中國原油戰略儲備被視作絕密內容,并不對外公布,國內唯一和庫存相關的數據,來源于新華社每月末發布的一份石油庫存數,這一數字并不涵蓋國家戰略儲備,主要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公司庫存為主,并覆蓋部分社會庫存。
新華社發布的5月末的原油庫存數為2750萬噸,在持續數月的天量進口后,這一庫存數僅僅比今年年初增加了80萬噸的儲備。
這或許能從一個側面來佐證,政府正在增加戰略石油的儲備。
前述人士說,原油進口的增加和戰略石油儲備計劃的推進有關系。
戰略石油儲備計劃的啟動開始于2003年。決策層決定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中國首期四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分別為浙江舟山和鎮海、遼寧大連及山東黃島,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儲備總量相當于一個月的原油進口量。
去年9月末,新疆獨山子國家石油儲備項目開工,標志著第二期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全面展開。根據計劃,中國將開建八個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包括廣東湛江和惠州、甘肅蘭州、江蘇金壇、遼寧錦州及天津等。
儲備計劃的三期工程計劃于2020年完工,重慶市萬州區、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選為三期工程的儲油基地。
郭海濤說,整個項目一旦完成,中國的儲備總規模將達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凈進口量,達到經合組織要求的國家石油儲備不少于上一年90天凈進口量的標準。
他說,原油進口增加的背后,國內原油的產量增幅已經非常有限,“原油進口超過50%的警戒線是必然的。”該機構估算,到2020年,中國的原油產量將達到2億噸的最高峰,屆時的需求將達到5.6億-6億噸,這就意味著將有2/3的原油來自進口。
就在本周一,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煉廠的利潤誘惑
原油進口大幅增加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煉廠持續的盈利使得原油的加工量持續在增加。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原油加工量為3530萬噸,同比增長11%,日加工量創出紀錄新高862萬桶。
去年推行的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讓煉廠的利潤有了明顯改觀。息旺能源分析師李莉說,截至7月14日,國有大煉廠用進口原油加工成品油的利潤,每噸為489元人民幣。定價機制改革以來,這一利潤值雖不算高,難得的是去年至今,煉廠還沒有出現過負利潤的情況,這與過去動輒虧損情況已經不同。
穩定的盈利使得煉廠的開工積極性高漲。李莉介紹,煉廠的開工率基本維持在85%左右。
“煉能的擴張也是原油進口創紀錄的原因之一”,她說,2007年以來,中國的煉能保持著每年8%以上的增幅。去年,中海油1200萬噸的惠州項目全面投產。
只是,銷售的增長幅度并沒有追上原油加工量的漲幅。
前述接近國家能源局的人士說,從近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公司的銷售數據來看,月度的環比數波動一般在正負2%以內。5月份,兩大公司銷售量環比下降了1.53%;6月環比增長1.91%。“銷售總體來看是在增加,但恢復情況并不那么好。”
香港上市公司光匯石油[3.04 -4.10%]一人士也介紹,雖然終端對工廠客戶的銷售一直在逐漸好轉,但還沒有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狀態。
這種情況下,出口減壓似乎成了必然選擇。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成品油1434萬噸,同比增長超過40%,月度出口量基本維持在250萬噸左右。
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順說,根據兩大公司今年第二批出口計劃,預計下半年成品油的出口還會繼續增加。今年3月前后,曾經傳出中國石化內部安排一定數量的補貼,鼓勵煉廠出口,補貼標準為每噸130元人民幣。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經下發了兩批成品油出口配額,總計1200萬噸,根據海關的數據,扣除保稅倉貿易后,兩大公司應該已經消耗了超過一半的配額數。“是否還會增發配額,要觀測下半年國內市場的需求恢復情況。”廖凱順說。
但是,全年成品油將保持供過于求格局的判斷在業界已經形成共識。息旺能源預測,全年汽油的表觀需求增長幅度預計接近8%,柴油的表觀需求預計在7%左右,而全年成品油的產量增幅預計在8%-9%,要高于需求的增長。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