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低價乙烯和國內乙烯裝置密集投產的雙重沖擊下,國產乙烯價格六個月內出現了連降三成的局面。
8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國產乙烯出廠價為6607元每噸,較2月份每噸8200元下降三成左右,并且這一統計周期的乙烯價格出現持續下降局面。作為乙烯主要原料的原油,其價格在今年2月到8月則走出一輪先漲后跌行情。相比于油價的先漲后跌,國產乙烯則在6個月內出現一輪單邊下跌行情。
多位分析師表示,中東乙烯和國產乙烯供應量增加是造成國產乙烯價格下降的首要原因。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東乙烯對亞洲等主要市場的供應量大幅增加,不完全統計至少增長50%以上。國信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目前中東地區對國內出口乙烯下游產品乙二醇的價格,對照國產乙二醇,價格優勢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東地區的乙烯、聚乙烯、乙二醇生產成本僅為我國的20%~30%,中東乙烯及其副產品進入中國的價格極低。前述國信證券分析師表示,低價量多的中東乙烯未來恐將占據國內大部分乙烯市場。
相關機構預計2008年至2013年,中東地區乙烯產能將年均增加近400萬噸,到2013年將新增乙烯產能1600萬噸/年,約占世界乙烯新增產能的47%,屆時全球約90%的乙烯衍生物和70%的丙烯衍生物產品凈出口將來自中東,其中海合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成員國的出口量占中東地區的80%以上。除了中東乙烯在量價優勢的沖擊外,2009年起國產乙烯裝置陸續開工運行,鎮海石化百萬噸乙烯,天津百萬噸乙烯,福建乙烯一體化項目等乙烯裝置漸次投產。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國內乙烯裝置在去年的密集投產,增大了國產乙烯的供應量,導致今年上半年的乙烯價格出現了單邊下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