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超過一年,就該機制是否需要調整的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他認為,簡單的定價機制調整不能改變政府直接介入成品油價格形成的性質,應該在價格之外考慮政府之手從成品油定價領域逐漸退出的制度安排,而改革油價機制當從改變成品油市場結構入手。
考慮政府退出制度
中國證券報:近期業內傳言稱,成品油定價機制施行滿一年,可能會有一個調整,您認為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有沒有調整的必要?應該怎么調?
劉毅軍:經過這一年多的施行,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經歷了國際原油價格的大起大落和震蕩局勢,同時,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超過50%,可以說,我國原油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已經很高。隨著進口量的上升,我國原油市場客觀上也需要國際化,也基本實現了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的接軌。
成品油市場的定價機制實際上需要在原油市場國際化程度提高這個背景下來考慮,這個價格機制需要能夠充分反映國際原油市場變化以及國內成品油市場的供求情況變化。經過一年的積累,這個定價機制反映市場變化的能力已經增強,在此基礎上,對“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辦法,適當地收窄調價幅度,或縮短調價觀察期的天數都是可行的。
不過,應該認識到,單純從目前定價機制的具體操作上做文章,仍然沒有改變政府直接介入成品油價格形成的性質,應該在價格之外考慮政府之手從成品油定價領域逐漸退出的制度安排。
中國證券報:我國現在是否具備成品油市場定價的條件?
劉毅軍:政府淡出成品油價格機制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國的成品油稅價體制差別很大,因而具體的價格形成機制也存在差異。我們要一步實現價格完全市場化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成品油進口和煉廠主體都做到多元化了,完全的市場化定價是可能的。但目前來看,來自成品油市場主體的約束還是存在。
例如在北方地區就很少看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降價,即使有的時候93號汽油價格降了,97號價格也很難降下來。而在南方,尤其在廣東情況就不一樣,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也經常加入降價的行列,廣東的市場主體較多,競爭也相對充分。
促主體多元化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怎樣才能完善成品油價格體制?
劉毅軍:如果只是在價格辦法上做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價格是由市場結構決定的,在現在的市場結構下,政府定價格上限不管怎么定,都會出現問題,比如遇到油荒或者供應過剩的時候。所以,價格機制的改革長期看更應注重從改變市場結構入手。
首先要解決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的問題,原油進口的管制應當進一步放寬。從今年來看,國家也重申了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新36條”提出了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油氣領域,國家在大的制度安排上逐漸在推出鼓勵措施。具體到石油行業,應該放寬對原油進口的管制,讓進口更加能反映市場的變動。另外,煉油環節也需要放開。如果只是放寬原油進口,沒有足夠的民營煉油企業來做,那也不能充分反映市場的供求。
由于在本輪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前,我國成品油行業民營的市場主體出現萎縮,市場主體的約束使得價格機制只能采取最高限價的方式。因此,在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前提下,可以嘗試改變目前最高限價的方式,由國家給出一個零售價格的(中樞)基準指導價,允許價格在這個基礎上有一個上下的波動,以使價格更靈敏地反映市場情況。
當然,為了更平穩地過渡,可以在國際原油一定價格以下,比如國際原油價格在80美元/桶以下,先進行試點。
中國證券報:主體多元化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劉毅軍:現在除了中央推出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外,中石油等企業也在做一些努力。要民營企業進入煉油行業,煉廠的資產需要進行評估,進行獨立的經營核算。如果煉廠都是打捆在一起,沒有獨立經營,民營企業也沒有辦法進行參股合營。下一步可以從新建項目開始考慮引入民營資本進行合作。
另外,就是原油進口的門檻太高,需要降低,讓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其中,增加其進口的量。另一方面,應該允許民營企業的煉廠直接用進口的原油來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