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俄羅斯在天津合資建設、年產量1300萬噸的煉油項目9月21日下午在天津濱海新區南港工業區舉行奠基儀式,項目總投資估算300多億元人民幣,將有力推動中俄石油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合作。
中石油集團一位高層管理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油源將主要來自俄羅斯,少部分來自其他渠道。這意味著俄羅斯增加了向中國承諾的原油供應量。
中石油集團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在2009年簽署協議,中國以250億美元貸款換取俄羅斯保證每年供應1500萬噸石油。在此后的談判中,中方提出,中石油集團在東北地區的幾家現有煉廠完全有能力消化1500萬噸/年的俄羅斯原油;只有俄方承諾額外增加原油供應,合資煉廠的建設才會進入實質性階段。
中俄天津合資煉廠項目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00857.HK)與俄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中俄東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其中,中方占51%股份,俄方占49%股份。
該項目規劃建設常減壓蒸餾、連續重整、渣油加氫脫硫等18套生產裝置及配套碼頭、儲運和公用工程設施,將主要加工俄羅斯原油,可生產汽油、柴油、航煤、液化氣等產品。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600多億元。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俄羅斯聯邦政府副總理謝欽出席了當天的奠基儀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