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到了嗎?這是錢的味道!”10月2日,山東東營下了場雨,空中彌漫著石油氣味,當地一名油老板指著遠處幾架“磕頭機”說。這位油老板看中的幾口油井屬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近一個月,他在為承包這幾口油井奔走。東營是勝利油田開采腹地,在勝利油田其他兩個采油主戰場濱州、淄博,類似這樣的私人油老板不少。這些私人承包的油井甚至油田區塊藏在勝利油田中,表面上看與其他編制內的油井一樣。如今勝利油田年產原油近3000萬噸,私人承包性質的油井產量總額占兩成以上。
而中石油前資源局局長、石油油田專家查全衡認為,民間資本參與“低品位”油田開發應鼓勵,這有利于“低品位”油氣充分利用,也有利于開拓新的勘探領域。
公安局 手中也有油井
東營市成立于1983年,基于勝利油田發展起來。建市初期,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主要負責人兼任東營市政府領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油田業務獨立運營,政企分家后,勝利油田與當地政府的利益沖突日益緊張。
2001年左右,勝利油田與地方政府的利益沖突逐漸惡化,勝利油田石油管理局出面協調,同時,勝利油田分公司將一部分油井劃給石油管理局,石油管理局又將手中的油井分給各地方油區辦。但地方油區辦作為直屬于各級政府的行政部門并沒有對外開展業務權,于是,幾經倒手后,被劃分的油井掛靠在各油區辦所控制的實體公司下。
一些政府部門借機瓜分油井。在一些采油集中區,當地村民以各種理由阻攔采油隊正常作業,油區辦前往溝通屢遭拒后向公安機關求助。作為補償,公安局向油區辦提出劃撥油井的要求。公安局拿到油井后便將油井掛靠在其管轄范圍內的保安公司名下,保安公司于是擔當起油井的盈利工作。
后花園 “三產公司”制造
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下面,隱藏著三個身份特殊的公司,分別是大明集團、東勝集團、勝凱集團。這三個公司被統稱為“三產公司”。“三產公司”不涉及開采、鉆井、勘探等主營業務。
勝利油田將油井劃撥給各油區辦后,因隸屬不同部門,管理上沖突明顯。同時,勝利油田為方便管理油田的人、財、物,油田管理局將部分油井下放到三產公司,由三產公司對外合作開發。
據透露,原則上分配給三產公司的油井日產低于2噸,或產量相對不穩定。但這些油井仍有開采價值,勝利油田分公司從投資成本的角度考慮,覺得“沒有再投資的必要,不如交給私人公司合作開發”。在雙贏的前提下,一大批油井被劃至三產公司,這些油井下放到三產公司,其在勝利油田的內部編制隨即注銷,注銷后的油井產量無需上報,也不再納入勝利油田產量統計。
這樣的模式給三產公司和私人老板無縫合作機會,油老板們前往三產公司,試圖拿下更多的油井。但是,私人老板與三產公司的合作沒有固定模式,無論是利益分配,還是承包條款,都沒有統一標準,僅油井承包費一項就存在很大空間。
此外,勝利油田一批日產量大、出油穩定的編制內油井也以不同名義歸入三產公司,最終被“關系過硬”的油老板收入囊中。“三產公司相當于勝利油田的后花園,現在私人想承包就得找他們。”一名油老板說。
一口井 每月毛利40萬
當前的原油市場價為每噸4000元左右,以一口日產3噸的普通油井計,一個月的毛利就達近40萬元。一名油老板算了筆賬,以投資一口油井為例,需要承包費、設備租金、作業費、公共關系處理費等。考慮到各項費用的伸縮空間,一口油井最高投資不超50萬元。
油老板們選定意向油井前,會全面了解該油井的產量,還會通過內部關系,調出石油儲量、地質結構等詳細資料。即便這樣,油老板依然以“賭博”來形容油井承包。“沒有人能肯定砸下去的錢一定能賺回來,有些理論上儲量豐富的油井拿到手后就是打不出油。”油老板說。
拿廢井 身家從幾百萬沖上億
除了拿下產量穩定的好油井,資金雄厚的油老板還有另一種選擇——承包區塊,開采廢井。由于勝利油田開采年限較久,油田中存有一大批被“拋棄”的廢井。據介紹,整個勝利油田的廢井數量有4000余口。這些廢井大多存在于地質復雜的低滲透低豐度油田,在石油系統中,這種油田被稱為“低品位”油田,帶有“雞肋”性質的廢井遭勝利油田遺棄時卻成為私人油老板爭奪的對象,與承包產量穩定的好油井相比,拿下廢井數量較多的“低品位”油田區塊更能在規模上得到保障。
在勝利油田承包區塊,開采廢井的油老板不少,實力弱小的承包5至10口不等,資金雄厚的則大規模承包區塊。一名油老板介紹,曾與他合作承包單口油井完成原始資金積累的生意伙伴承包下一塊“低品位”油田后,第一年出油就高達4萬噸左右。“他的身家一下從幾百萬變成億萬富翁,為此,這位朋友特意在油田工地上設壇敬神,燒香拜佛。”該油老板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