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正在加緊注冊‘山東石化’這個商標,過不了多久,消費者就可以在加油站購買這個品牌的成品油了。”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英13日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日前,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山東省經信委”)下發“關于加快我省地方煉油企業成品油銷售網絡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山東地方煉油企業要想在零售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必須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統一的山東地方品牌。”山東省經信委將積極推進這一地方品牌建設。
“山東石化”橫空出世
上述文件提到,當前山東省地方煉油能力已經達到每年6500萬噸,這一規模占到了全國總煉油能力的15%以上。“因此,一旦山東地方煉油企業以統一品牌加入成品油終端市場競爭,將是一股重要力量。”星火科技研究院董事長、山東工商聯石油與清潔燃料業商會會長張成如說。
在劉愛英看來,山東地方煉油企業雖然規模較大、生產能力較強,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銷售網絡,致使在油品銷售上存在不少問題:“目前,只有少數地煉企業通過新建以及收購民營加油站等方式擁有了自己的加油站,但數量十分有限,大多數地煉企業還是缺乏自己的終端銷售渠道。”
“同時,由于每家企業裝備、原料、加工工藝各有不同,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立一個統一的品牌、統一的質量標準,便顯得尤為重要。”張成如認為目前地煉企業亟需一個規范的銷售出口:“目前市場的不統一,成品油質量的良莠不齊,都不利于山東地煉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因此,山東省經信委要求,各市、縣經信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探索把本地企業聯合、組織起來的路子,形成共闖市場、共同發展的強大合力。此外,上述文件還要求,各地煉油企業要把發展成品油終端銷售網絡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來抓,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建設一批加油站。
“目前,這一工作進行得很順利,正在逐步向前推動。”劉愛英介紹說,統一品牌的關鍵在于民營加油站的態度。“截至目前,民營加油站都很樂意使用‘山東石化’這個統一標識,畢竟,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據悉,目前山東有加油站9000座左右,其中中石化2600座、中石油(11.24,-0.10,-0.88%)738座、民營加油站5547座。對于“山東石化”牌成品油進入市場后的前景,劉愛英表示:“雖說民營加油站的數量遠遠多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但由于所處位置的不同,數量并不是決定因素。隨著地煉成品油質量的提高,市場份額會逐步擴大。”
據張成如介紹,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后,國家規定汽柴油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價差每噸不得低于300元,這使零售領域的利潤得到了保證。“其實,通常零售利潤要遠遠高于300元,這一塊收益是很高的。”
“石油集團”呼之待出
“繼鋼鐵集團、煤炭集團之后,我認為地煉行業也應該加快整合,成立一個‘石油集團’。”在采訪中,張成如多次強調,品牌整合應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應該進行產業鏈的整合,將原料、設備、工藝、渠道、終端都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范。“面對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大巨頭,地方煉油企業要在夾縫中生存下去,就必須從上游到下游徹底抱團,共同抗衡。否則生存的阻力會非常大。”
據劉愛英介紹,目前山東省有國家認可的地方煉油企業21家,同時還有10來家國家政策保留以外的煉油企業。“我們一直希望能夠將這30來家地方煉油企業整合到一起,成立一個大的石油集團公司。”
“目前,省里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省政府非常支持,我們正在做前期的調研工作。”同時,劉愛英透露,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曾5次來山東考察地方煉油企業:“這充分體現出了國家對山東地煉發展的重視。”
“然而,‘石油集團’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除了整合企業,還需要將鐵路和港口一并整合進來。同時,有一些地煉企業已經被中石化整合,要將這部分企業也整合進來困難會很大。”張成如表示,雖然問題很多,但整合后的山東地煉競爭力將得到極大提升,產品質量也會提高,徹底改變目前加工能力分散、能耗高等弊病:“這是改變山東地煉困局的治本之策。”
“目前,原料是山東地煉存在的最大問題,加工燃料油相比于加工原油,效益要低許多。建立‘石油集團’,能夠獲得更大的話語權,能夠要求得到更多的原料,從而打通原料供應渠道,使山東石油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劉愛英表示。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