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發展改革委19日宣布,自20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均上調350元/噸,相當于90號汽油全國平均零售價上調0.26元/升,0號柴油全國平均上調0.3元/升,漲幅約為4.5%。從2009年到現在,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共進行了13次調整,共9次上調,4次下調,其中汽油零售價格共上調了2500元/噸,柴油零售價格共上調了2360元/噸。
業內分析師表示,市場對成品油新調價機制的誕生十分期待。目前,國際油價的快速走高和大幅波動將對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業者寄希望于體制的改革,讓市場能夠更加靈活地面對外界的多種變化,以幫助市場增強面對動蕩的“抵抗力”。有分析認為,中東北非部分地區動蕩將通過油價機制傳導至金融市場,進而影響實體經濟。每桶100美元以上的國際油價,無論是對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還是新興市場國家應對通脹來說,都是一個威脅。
自2010年12月22日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以來,受中東局勢影響,與國內成品油關系較為密切的布倫特原油突破每桶100美元。調價前夕,據卓創資訊監測的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已達到12.29%。業內分析師認為,按照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國內的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理應上調,且正常情況下應該高于350元/噸的漲幅,不過在通脹預期存在的特殊時期,國家或酌情縮減了上調幅度。
相關市場信息顯示:調價信息公布后,上下游對市場的反應尚在預料之中,雖然主營單位價格基本出現了同幅上漲,但地方煉廠表現相對謹慎。汽油方面,春節過后,汽油需求高峰不再,大型的貿易商已經提前備貨,市場并未出現恐慌局面;柴油方面,下游需求復蘇緩慢,而國內柴油庫存總體上處于正常水平,能夠滿足抗旱、春耕等農業生產用油需求,所以出貨情況表現較為穩定。
業內分析師說,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從理論上看這次油價漲幅應該是10%左右,但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及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關部門適當壓縮了提價幅度,并且已要求中石油、中石化發揮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作用,自行部分消化原油價格上漲壓力,補貼煉油企業。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中和了油價上漲帶來的通脹預期。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國內的石油需求已不能滿足國內正常的需求,我國目前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上漲至55%。李倩樂觀地評價,本次發展改革委上調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國內煉油企業生產的積極性,進而保障國內成品油的供應,避免柴油荒的再次出現。
有分析師認為,雖然目前用戶庫存偏高,多以消化現有庫存為主,但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后期行情仍令人擔憂。從需求方面看,春耕即將開始,農業用油增加,而各項基礎建設,工程建設也將陸續開工,市場需求開啟在即,下游儲備將較快消耗殆盡,3月份將出現補貨需求。從煉廠檢修計劃看,2、3月份是國內主要煉廠檢修較為集中的階段,廣州石化、茂名石化、金陵石化、燕山石化、大連西太、大港石化等均有檢修計劃,屆時資源供應量將明顯減少,即使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未雨綢繆,增加儲備量及進口量,若國際油價繼續瘋漲,國內市場亦難以平靜度過,后期行情令人擔憂。
2011年1月份中國石油庫存數據顯示,1月末成品油(汽柴煤)庫存環比增加11%。其中,汽油庫存環比下降1.4%;柴油庫存環比增加25%。李倩相信,近期內市場供應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有分析師認為,經過此次調價后,無論下游需求如何,也無論中間商庫存壓力幾何,近日成品油批發價格必然逐步上漲。不過卓創同時預計,如果下游需求不足,在批發環節出貨不佳的情況下,因為調價短暫提升的成交價格會存在回落的可能性。當然,國際原油價格也是市場的主要參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