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凌晨起,國家發改委上調了全國成品油零售價。這是今年國內第二次調整成品油零售價,國內成品油價格因此而創下歷史新高。受此影響,交通物流、公共運輸等行業不約而同受到影響。此外,油價通過推高食品價格和交通成本來推高物價水平將不可避免。
成品油稅負明白賬
雖然導致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國際油價的大幅上漲,但國家發改委近日的一番表態卻不得不讓坊間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背后的稅費問題充滿疑慮。“稅”在成品油油價中的占比正引發市場的密切關注。
就在調價當日,發改委有關人士稱,中國成品油裸價(不含稅)其實還低于美國,只是含稅價格略高于美國,遠遠低于歐洲。該人士表示,本次調價后,中國93號汽油不含稅的平均裸價為4.66元,其中北京為5.61元。而來自美國能源署網站的數據顯示,美國不含稅的93號汽油平均裸價折合人民幣為5.64元。
對照該裸價標準,記者對油價稅額進行了粗略計算,發現93號汽油消費者每升足足繳了3元的稅,綜合稅率接近40%。如此稅率到底算高還是算低?稅金問題是否就是隱藏在高油價背后的又一隱性推手?
據了解,成品油稅金主要由燃油消費稅、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構成,消費稅為汽油1元/升,柴油0.8元/升,增值稅占據17%,接近1元/升,再加上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大約能占據油價的36%到38%之間。而同期美國華盛頓、紐約的汽油含稅零售價格折合人民幣分別為每升5.21元、5.18元,不含稅價格分別為4.75元、4.20元,稅負大大低于國內。
韓曉平,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這位多年致力于油品市場研究的專家表示,發改委的上述論調并不科學,美國無論是銷售油價還是除開稅的“裸價”都要低于中國,因為美國的競爭比較多元化,油價與世界各國相比一直處于相對比較低的位置。
對當前國內成品油稅收模式,韓也毫不掩飾質疑之聲。他表示,在確定消費稅之后,政府再次對消費稅征收增值稅,并在這個稅上加稅的基礎上再征收城建教育費附加費。這種稅上加稅的不斷重復征收,雖然每一項稅基數不高,但最終消費者所承受的卻是日漸高企的油價。
他表示,增值稅本身也是一個水漲船高的稅,價格越高,稅收就會越高。在國外一些實行增值稅的國家,為了避免因為國際油價過高導致的對經濟的影響,在油價高時或經濟不景氣時會下調增值稅率,保持經濟增長,維護消費者權益。而我們的增值稅卻是一直日漸高漲,在未來稅制改革中這個問題應該盡早提上解決日程。
不止韓曉平,不少能源領域專家都持有類似觀點,原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馬富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認為目前的成品油稅制模式很不合理。他指出,應盡快把燃油消費稅從價內征收改為價外征收。以汽油為例,按燃油消費稅增加0.8元/升計算,由此新增加的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共計0.2296元,比公布的0.8元燃油稅增加了28.7%。這部分稅收增額都加到了價格里,消費者的實際增加費用就不是0.8元,而是1.0296元。
未來改革空間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國家對國際油價的進一步上漲已經制定了預案,正在研究建立政府、企業、消費者合理分擔機制。不會任由國際油價上漲帶動國內物價連創新高。發改委的表態加上目前并不低廉的成品油稅率,這是否意味著減稅將有可能成為下一步油價改革的一個“備選動作”?
對于“減稅”的做法,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顯得非常支持,在采訪中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三方共擔意味著消費者承擔部分漲價,石油公司降低煉油成本、削減利潤,而政府能做的就是減稅。目前來看,增值稅是水漲船高的,油價在30多美金一桶的時候定的是這個稅率,目前油價到了120美元的高位還是這個稅就不太合理。所以,降低增值稅還是可行的。而消費稅作為一個固定稅率,對油價的影響不會太大。
“國外不少國家也是這種做法,當油價高企時,就采取降低增值稅等等類似減稅的措施。增值稅如果總保持固定不變,經濟反而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到最后政府連稅收都無法保證。”劉福垣如是表示。在他的眼中,增值稅有一個合理的變動區間實則是一個雙贏的舉措。
事實確是如此,近年來,為了緩解燃油價格飆升對消費者構成的壓力,歐盟也將考慮對石油產品的增值稅設置上限,以平衡石油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作為歐盟石油增值稅率最高的國家,英國也有多名議員呼吁政府進一步延期每升燃料漲2便士稅收的計劃。
同樣一個問題,在易貿資訊首席石油分析師廖凱舜的眼中卻顯得稍有難度。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在未來,成品油價格改革會否采用減稅的辦法不好判斷,緣由在于就整個國際宏觀大環境來說,消費稅未來勢必會越來越高,這意味著車主用油越多將承擔越多的稅收。而增值稅的調整也難說是易事,這會觸及整個商品流通領域并非僅僅是成品油市場。
事實上,不少能源專家與業界學者的一個共同論調是,無論減稅是否會成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下一步,都無法改變目前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中一個很大的缺陷,國際炒家投機炒高油價,石油公司緊接著獲利,政府稅收也會水漲船高,而坐在另一條船上的消費者只能被動買單。
此外,必須提及的一點是,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思路與國家節能減排的產業政策緊密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講,通過價格改革來調節能源的使用量將是未來政府的主要舉措。想要終端油價不再高企,主要還是依賴于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行,否則中間環節的上漲因素很難完全消除,在此基礎上,如果政府對一頭一尾采取加大補貼的方式,成品油上漲帶來的壓力有望削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