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全面負責中國石化山東天然氣管道建設、管網維護和天然氣長輸營運管理工作的中原油田濟南天然氣管輸處成立。此后4年時間里,中原油田—聊城—濟南—青島、淄博—萊蕪、中原油田—濟寧—濟南、河北安平—濟南、萊州—膠州等5條、總長度達1300多公里的天然氣管線悄然建成,以中原油田為氣源的天然氣管線,延伸至河南、山東、河北3省8市、41個縣、125個鄉鎮、362個自然村,沿途28個天然氣集輸場站,使22家企業用戶和百萬居民用上了中國石化的優質天然氣。
作為我國東部的經濟大省和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的山東省,在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進程中,把引進清潔能源——天然氣作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天然氣需求量大幅上升。如今,濟南天然氣管輸處在山東省已基本形成了以管道建設、管網維護和管輸運營為一體的天然氣管網大格局,已累計輸氣6.3億立方米,占整個山東天然氣市場的90%以上。
天然氣的到來如一股清泉注入了齊魯大地,變化,這里每天都在發生著……
天然氣帶來巨變
天然氣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山東居民的生活質量。截至目前,山東省天然氣居民已達70萬戶,用氣人口超過了3000萬人;全省用氣量最大的省會濟南市,已有27萬戶居民告別焦爐煤氣,改用“綠色能源”天然氣作為燃料。天然氣以其熱值高、安全、環保、24小時供應等優點受到天然氣用戶的青睞,居民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特別是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青島作為協辦城市,尤其需要清新的空氣環境,這無疑要求整個山東都要進行能源結構調整。
天然氣大大改善了山東省的城市環境。過去曾有一首打油詩如此形容濟南,“濟南的春天,環保者的夢魘,春天看不見藍天,夏天吃不上海鮮,一年吃下半塊磚”。為此,山東省提出,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環境就是發展的后勁和潛力。天然氣作為替代焦爐煤氣的清潔環保燃料,大大改善了山東省的居民居住和工作環境,改變了齊魯大地的大氣環境,為山東省構建“青山綠樹、碧水藍天”的和諧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濟南市的大氣污染程度大大減輕,過去難得一見的藍天白云如今已是經常顯現;濟南、青島、煙臺等城市良好的大氣環境更是吸引了大批游人前來觀光。
天然氣大大加快了山東省的招商引資步伐。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當務之急,就是改善投資環境。天然氣已成為山東省招商引資的硬條件。陽谷、泰安、禹城、濟南、章丘、淄博、濰坊、青州、青島等已有天然氣管道的地市已經吸引了大批投資商和資金。2005年,僅濟南市招商引資就達340億元,2006年全市招商引資的計劃目標總量為560億元。其他沒有連通管網的地市都在積極與供氣商協商,籌劃天然氣管網建設問題?,F在即便在繁華地段的住房要想租出一個好的價錢,租賃方也會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有沒有天然氣管道,是否通天然氣。天然氣管網建設受到山東省各級政府和民眾的如此關注,說明中國石化實施“氣化山東”戰略的雙贏效應。
“氣化山東”大戰略
“氣化山東”戰略步伐還引得群雄逐鹿山東天然氣大市場。中國石化的中原油田、勝利油田、鄂爾多斯及中國海油渤海天然氣引進山東,也引得眾多上市公司、民營企業、港澳投資的燃氣公司紛紛把目光轉向山東,爭相建設城市管網系統,投資LNG終端銷售。香港百江燃氣與濟南煤氣公司就燃氣終端銷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香港富豪李兆基的中華煤氣,已與濟南市管道煤氣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嗅覺靈敏的民營燃氣供應大亨新奧燃氣,率先實現了與中國石化從中原油田經濟南—淄博—濰坊鋪設至青島的天然氣管道的對接。
濟南天然氣管輸處作為連接天然氣生產和天然氣終端銷售的長輸企業,其承上啟下的天然氣管輸營運管理,對整個山東天然氣市場的運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與該處卓越超前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息息相關。
天然氣輸送安全重于泰山。這個處確定了工業生產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生活事故為零,無責任性交通事故、無職業病例發生,全面實現HSE管理的“三零、二無、一實現”的安全工作目標,明確提出“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大局、安全就是穩定、安全就是效益”的口號,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制訂了巡線經濟責任制、長輸天然氣管道運行管理辦法等40余項管理制度,規范了管道巡查、搶險堵漏等80多項工作流程,夯實了安全管理基礎;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向管道沿線群眾進行管道設施安全保護教育,建立廣泛、安全、長效的管道保護社會防線。2004年以來,共投資1500萬元進行安全和環保問題的整改。
在管道設計能力允許的范圍內,這個處按照“多輸氣、穩供氣”的原則,及時協調進氣量,合理調配用氣量,爭取足夠的天然氣資源,構建了中原油田、勝利油田和中國海油三家氣源保障的“三保險”。
供氣壓力是否平穩是關乎能否實現安全供氣的首要前提。這個處投資4300萬元建成了臨淄增壓站、柳屯增壓站為管道增壓,對中原油田—濟南天然氣管線進行全面改造,以中原油田供氣計劃為指令建立責任網絡,嚴格執行配氣計劃,保證用戶合理用氣。
計量工作是天然氣管輸的核心。這個處建立“四級計量管理模式”,著重把好氣量進口關、計量器具關、計量交接關、職工素質關和日常檢查關“五關”,經常開展計量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規范計量管理,天然氣外輸輸差控制在了油田規定的范圍內。
加強應急管理。制定三套安全預案和兩套冬季輸氣運行方案,成立6個應急搶險班,編制兩套應急搶險預案。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搶險演練,提高處理突發性事件能力。強化占壓治理,加密徒步巡查,加大管道的維護力度,清理違章占壓100余處,處理管道裸漏、水工破壞、“四樁”丟失等173處。
積極和地方燃氣公司配合,將工業用戶檢修期安排在冬季用氣高峰期,將產品生產期集中在4~9月份的夏秋用氣淡季期。與山東實華天然氣公司“雙劍合璧”,加強市場調研,合理發展下游用戶。
堅持誠信服務,學法用法不違法,承諾踐諾不違諾,簽約履約不違約,把潛在客戶變成現實客戶,把現實客戶變成滿意客戶。建立健全客戶網絡以及信息反饋制度,科學制定供氣方案,合理運用調配手段。走訪各級政府部門和用戶,培育和樹立了一流的企業形象。
發展前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5年,濟南天然氣管輸處被山東省授予燃氣行業“十大誠信企業”榮譽稱號。
目前,山東省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2%,每年用氣量不到4億立方米,低于國內2.2%的平均水平,而世界平均水平卻是23.5%,因此,山東天然氣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有關部門分析預測,2020年前,山東省的天然氣需求量每年將達到80億~100億立方米。那時,山東將成為長江以北僅次于京津的第二大天然氣下游市場。
中國石化正在投資修建濮陽油田通往菏澤、濟寧、泰安到濟南的供氣復線,與濟南到淄博、淄博到青島的管線銜接,形成山東供氣管網的新干線,使向山東的供氣能力每年提高30億立方米。南干線將建設濮陽—濟寧—臨沂—龍口—青島—煙臺等地的天然氣管線,使輸氣能力再增加30億立方米。
為了搞好天然氣氣源儲備,中國石化從鄂爾多斯氣田通往山東的管線也將修建,投資50億元的黃島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也即將開始動工。加上前期投入的30億元,中國石化在山東的投資將近100億元。預計到2010年,每年向山東省供應天然氣達60億立方米。屆時,中國石化“氣化山東”的戰略目標就會實現,山東也將成為中國石化最大的天然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