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收盤,國際三地原油價格變化率為3.08%。而息旺能源的數據則達到2.65%。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窗口已因此關閉,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探,幅度將很快逼近4%的調價窗口,國內成品油下調窗口隨之打開。
截至23日晚間20點,三地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探,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超過每桶0.5美元,分析人士判斷,24日國際原油價格或將再創新低,三地原油價格變化率將繼續放大。
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認為,只有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穩定在108美元/桶的下方,國內油價才有可能在6月上旬下調。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對此持類似觀點,他昨日晚間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說,如果近期三地原油均價不跌破107.9美元/桶,截止到6月中旬,三地原油變化率不會跌破4%,發改委調價窗口將會處于”休眠期“。
多數分析師均認為,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探,未來一段時間內,即便發改委不調價,國內加油站的優惠幅度也有可能會加大。
國內油價松動
一度價格堅挺的柴油已在上周出現小幅調整。卓創資訊的數據顯示,上周五國內93號汽油均價9502元/噸,一周內跌幅達到103元/噸;0號柴油均價8531元/噸,一周內跌幅49元/噸。
對市場更為敏感的山東地方煉廠價格變動更大。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稱,山東地方煉廠汽油的出廠價上周跌幅已達到200元/噸左右。
廖凱舜說,目前的供需面上,汽油相對寬松,而柴油仍有點偏緊。
但煉廠虧損面的不斷擴大或將讓前期跌幅萎縮。截至5月19日,地煉加工中硫直餾燃料油虧損138.78元/噸,環比上周虧損幅度大幅增加116.3元/噸。
張斌表示,短期內國際原油價格如果繼續下探,地煉將不排除再度檢修的可能。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在7月前后的集中檢修,或將影響到國內成品油的供應。包括中石化下屬的九江石化、青島煉化;中石油下屬的獨山子煉廠、錦西石化、蘭州石化的一些裝置都將面臨停產檢修。
分析機構判斷,7月份左右,中石化和中石油下屬煉廠計劃檢修,將涉及一次加工能力3600萬噸/年。
”如果國際油價繼續沖高,再度激起市場的調價預期,囤油待漲的投機需求顯現,加之夏季電力供應缺口有可能借助‘以油代電’來彌補,都將對成品油供應帶來一定考驗,預計8、9月國內成品油供應仍將略顯緊張。“韓景媛昨日晚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