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發現5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在山東東營隆重召開,慶祝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發現50周年,累計原油產量突破10億噸,相當于為全國13億人口每人提供了0.7噸原油。約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原油產量的1/5。
勝利油田自1961年發現以來,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輸入“工業血液”, 成為保障我國能源供給的重要力量之一。
科技創新成就勝利高度
“一個盤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又被踹上一腳。”地質學家這樣評價勝利油田的地質狀況。這個特殊的盤子,涵蓋了世界上2/3的油藏類型,其復雜多變的地質面貌贏得了“石油地質大觀園”的稱號。
勝利人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在復雜的“地質大觀園”里找油,科技進步是利器。50年來,勝利油田針對不同類型油氣藏的特點,抓住每個開發階段的主要矛盾,大力實施“科技興油”戰略,堅持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發展道路,用高科技戰勝了發展中遇到的種種難題,用科技創新成就了勝利高度。
20世紀70年代,油田地下油氣分布呈現出“忽油忽水、忽稠忽稀、忽深忽淺、忽輕忽重、忽有忽無”的“五忽”現象,油田陷入儲量增長少、新建產能規模小、原油產量下降的被動局面。
還有沒有油?油在哪里?就在外界無奈興嘆之時,勝利人展開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攻堅戰。總結提出了“復式油氣聚集帶”理論,成為建國50周年石油工業兩項巨大科技成果之一。從1983年到1994年,勝利油田相繼發現孤東、樁西等23個油氣田,探明儲量逾20億噸,油氣產量連續9年突破3000萬噸。
90年代,易于尋找的構造油藏越來越少,一般技術手段難以發現的隱蔽油氣藏讓科研人員束手無策。隱蔽油氣藏是如何形成的?怎么尋找隱蔽油氣藏?
經過2000多個日夜的攻關,隱蔽油氣藏勘探理論橫空出世,配套形成精細油藏描述技術系列,讓剩余油無處藏身。勝利油田利用該技術發現剩余油富集區儲量近3億噸。
按照國家“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和實現油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勝利油田將穩產目標定在年產2700萬噸。經過近50年的勘探開發,油田進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階段,勝利油田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積極培育三次采油、低滲透、稠油等開發技術。
在利用水驅采油的同時,勝利油田大力開展化學驅三次采油技術攻關。自1992年,孤島采油廠利用聚合物驅技術邁出勝利油田三次采油的第一步。此后,油田積極探索“聚合物+表面活性劑”的二元復合驅,可使采收率提高8%以上。目前,勝利油田通過化學驅油技術已累計增油2002萬噸,年增油保持在160萬噸,平均提高采收率4.93%。
令勝利人自豪的是,勝利油田還創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魚骨狀分支水平井、水平井分段壓裂開發技術,創出了40多項水平井技術應用的全國第一。
——突破了高溫高鹽和98%極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大關,攀上了國內外三次采油技術的高峰。
——形成了獨有的特超稠油油藏開發技術,使深2000米以下、油層薄2.5米的特超稠油藏得以有效動用。
如今,勝利油田創立形成了以渤海灣盆地式油氣聚集(區)帶勘探理論及實踐、隱蔽油氣藏勘探技術等為代表的國內領先的十大配套技術。自2000年以來,勝利油田連續11年共2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依靠科技進步,勝利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儲量4000萬噸以上,新增可采儲量1000多萬噸,新增原油產量300多萬噸,科技成果利用率達90%以上。
精細管理提高開發效益
“勝利油田作為一個開發了50年的老油田,連續15年實現產量穩定在2700萬噸以上,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勘探開發專家胡見義感慨。
勝利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煥泉說:“作為資源采掘業,必須樹立和強化油田開發經濟壽命期的理念,而延長經濟壽命期的方法就是精細管理。”
在精細管理的過程中,勝利油田堅持精細開發管理與精細經營管理并重,通過原油產量包干試點、成立油公司、一體化管理、老區新化工程等方法千方百計在層中找層、水中找油,想方設法控制成本、減少投入,實現老油田的高效開發。
“目前,我們運用‘一井一策、一塊一法’管理法,為油田28000多口油水井和每個開發單元都建立了管理方案,實現了井增產、塊增效。”主管開發工作的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畢義泉說。
勝利采油廠采油22隊是勝利油田“精細管理的樣板”。1997年,隊里所轄區塊的綜合含水高達97%,剩余可采儲量僅為73萬噸,按照當時的速度計算,2004年就會無油可采。
他們對40多口早已被打入“冷宮”的高含水井進行分析,重新篩選評價近百萬個數據,發現了一個個以往被忽視、厚度不足2米的潛力層。目前,該隊在開發了38年且僅有6平方千米的“彈丸之地”上,先后查找到地質儲量210萬噸,新增可采儲量79萬噸,水驅采收率突破43%;自然遞減連續10年控制在10%以內,連續11年實現穩產10萬噸以上。
“九五”以來,勝利油田年均生產原油2729萬噸,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4.09億噸,生產天然氣117.83億立方米。
開疆拓土實現三次跨越
為了發展大油田,勝利人立足勝利發展勝利、跳出勝利發展勝利,實現了由陸地到海洋、由東部到西部、由國內到國外的三大跨越。
自上世紀80年代在陸上取得較大突破后,勝利油田作出了“向渤海灣淺海油氣田進軍”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第一家“下海”的陸上油田,在沒有任何開發模式可循的情況下,勝利油田1988年發現了地質儲量億噸級的埕島油田,成為我國第一個200萬噸級極淺海大油田。
“十一五”以來,勝利油田又發現了新北、橋東油田,同時形成了具有勝利特色的海油陸采開發模式及配套技術。目前勝利油田海上原油年產量達到289萬噸,累計產油3473萬噸。
1996年,勝利油田實現了由本土向國內新區,特別是由東部向西部的跨越。在參與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區風險勘探之后,相繼進入準格爾盆地、合肥盆地等地勘探開發,使西部成為勝利油田在國內最大的石油工程市場,并形成東西并進、雙輪驅動的新格局。
近年來,勝利油田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目前,勝利油田在海外市場主要以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為主,形成了中東、中亞、北非、美洲、東南亞五大目標市場,物探、鉆井等六大石油工程業務市場,特別是土庫曼修井技術、沙特物探采集、中東定向井技術服務、東南亞和非洲地面建設等已成為勝利海外的品牌。2010年海外市場實現產值23.5億元、利潤2.56億元,海外市場已成為推動油田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
站在油田發現50年、產油10億噸的歷史新起點上,勝利油田又提出了“百年創新,百年勝利”的宏偉愿景!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