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區在旺季之前庫存偏緊;中油一次性從韓國進口5萬噸柴油對抗供應緊張;華東華中部分電廠煤炭庫存大降,今冬停機或成定局,最近這些消息讓我想到了去年一件蔓延華夏大地的麻煩事——油荒。
分析今年油荒出現的可能性,有個最近的參照物就是去年,拿今年與去年作對比,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談及去年油荒,社會上給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釋,不妨稍作回顧,1、柴油資源長期缺口大:這不能稱之為原因,因為每年旺季汽柴都會緊缺,去年如此之大的油荒當然有其特殊的成因。2、民資炒作:這點無需多談,有能力在在這個市場炒作的是誰,大家都知道。3、批零倒掛:在筆者來看,這更多的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
除去一些相對影響不大的因素,我們來對比去年今年兩年一些影響相對大的因素有何區別。
先來看拉閘限電。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為了完成節能減排指標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導致一些企業用柴油發電。今年并不會面臨這種問題,但單獨列出這一條,是因為這點是在去年被熱炒。但筆者認為,這點并不屬于主因。據中石化提供的數據,若供電缺口全部用柴油發電填補,下半年將需要370萬噸柴油,這完全不足以對市場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其一,這370萬噸不可能完全由柴油發電填補,實際上所謂“部分”顯然只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比例;其二,就算370萬噸完全由柴油發電填補,據隆眾資訊的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各個月份的表觀消費量在1300萬噸到1500萬噸之間,在8100萬噸以上,370萬噸只占其4.5%左右,何況其中9月、10月和11月分別為1298萬噸、1367萬噸和1409萬噸,屬后半年中相對較高的月份,且拉閘限電多集中在暑期,此點與油荒的嚴重程度完全不成正比。
國際油價。國際油價對去年油荒有兩方面影響,一是油價上揚使煉廠利潤減小,二是國際油價上揚使國家調價。第一點今年與去年相比可一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去年雖國際油價有所上漲,但煉廠煉油部分大多保持盈利,而今年大多煉廠則一直在虧損狀態下運行,油品企業煉油部分虧損或許不是決定性的,但其消極也不是可以輕易忽視的。如此看來此點因素帶來的問題今年比去年壓力更大。
而第二點在筆者看來則對油荒有極大地助推作用。2010年9月底10月初受美股上漲、qe2推出預期和美元走軟等因素推動,國際油價迅速從75美元左右躥升至85美元左右,市場普遍預期此種情況會導致發改委上調國內限價,但實際上由于三地變化率的遲滯性發改委直至10月26日才宣布調價,可想而知在10月初到10月26日這段時間內,沒有人愿意大量以低價出售油品,都希望待國家調價以后再出貨。賣家此種心態實屬自然,但放到需求旺盛期,其影響必然是巨大的。如果這樣事情就結束了也不會有持續時間那么長的油荒,就在國家調價不久之后的11月初,美國正式推行QE2,國際油價受其激勵從81美元左右上漲至86美元左右,國內賣方再次陷入觀望,雖然這次國際油價在高位持續時間不長,但何謂雪上加霜,就是如此。
去年后半年國際油價大勢上漲,而今年從7月末開始國際油價受歐美債務危機的影響大跌,并且市場預期在9月初會令國家下調限價,一切似乎是向抹殺油荒的方向前進,但事實不一定就如此簡單。從時間上看,此次調價之時是需求旺季剛剛到來之時,去年8月和9月上中旬,國際油價在國際油價在80美元以下震蕩,國內市場平穩運行,而今年旺季之初,國際油價大跌,國內市場已經忍受煎熬達近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市場慘淡,大多數地區成交量極低,對生產的打擊不言而喻。據隆眾咨詢采集的數據顯示,今年國內汽柴油產能并未有明顯提升,而8月中旬主營煉廠開工率僅79.04%,而去年同期開工率為85.55%,如此看來雖然兩家主營各自推行了鼓勵生產的政策,但政策似乎沒有市場的分量重。的確,從另一方面說,前期市場的冷淡為后期準備了充足的庫存,但同時也準備了被充分壓制的需求,庫存能否抗住需求,05年、07年、10年3次油荒已經明確給出答案了,這也是筆者認為根本無需去從庫存角度研究油荒的原因。再看國際油價,受歐美債務危機處于85美元的相對低位,但是國際經濟基本面未受明顯創傷,如果歐美提出QE3或者其他經濟刺激政策,經濟好轉或可成型,國際油價也會隨之上漲,則2010年調價的影響將被復制。
關于關于汽柴油進口免稅。今年7月1日起,國家進一步減免汽柴油關稅,汽油進口關稅僅1%,柴油進口更是施行“零關稅”的政策。表面上看,零進口關稅將對油荒有“致死性的”打擊,但數據會告訴我們另一個觀點。2010年10月,新加坡0.05%S柴油fob(離岸價)保持在7000元/桶左右,cif價格也應在8500元之內,所以說即使去年有6%的柴油進口關稅,進口柴油依然能解油荒燃眉之急,然而事實如何無需多言;另一方面,汽油進口量與國內消耗量相比簡直是九牛之一毛。2010年月均柴油進口量僅有15.00萬噸。與每月1300萬噸以上的表觀消費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而2011年前六個月月均進口量也僅有17.29萬噸而已,利率調整絕不是油荒的救世主。提到進出口,一組數據或許耐人尋味,2010年9月、10月、11月的進口量分別為14.8萬噸、4.27萬噸、14.7萬噸而對應的出口量分別為36.8萬噸、35.9萬噸、23.6萬噸。
對任何一個市場,需求都是他的決定性因素。但對于國內來說并沒有過多討論的必要,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而引擎是需要燒大量油的。雖然如此,仍有兩點不確定性因素值得討論:
第一大不確定因素就是美國的qe3。大家肯定對qe2并不陌生,10年8月美國事實的qe2是國際油價上漲的最主要推手之一,也是導致去年10月國內上調價格的根源之一,也就是去年油荒的間接原因之一。若美國今年推行qe3,則國際油價勢必被其推漲,并有極大可能致使國內市場調價。這無疑就是去年政策因素的翻版。不過另一方面,從國際經濟大環境來講,筆者認為美國推出qe3的可能性較低,但如果奧巴馬政府沒有更好的經濟刺激政策,為了應對明年大選,qe3或其變種仍有可能出臺出臺,介時無疑將會給國內汽柴油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第二大不確定性因素,國內加息。大家知道國內利率已經長期低于通脹,俗稱“負利率”。在負利率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是貸不到款的,只有和銀行關系好有大量固定資產的國企(因為有抵押物)才能貸到款的。而又因為貸款成本低廉,國企是會不顧一切的去貸款的,然后通過其他途徑在放貸給中小企業的,所以中小企業活力減弱,近期民間借貸的興起就是其佐證之一。而近期國外經濟疲軟,若繼續保持負利率今年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會進一步加大,由此看來近期國家上調利率的消息便非??尚帕?。如若國家調息,中小企業活力增強,必將從側面增加用油量,一定程度上增大供油緊張程度,加大油荒的出現的可能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