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國內成品油價格16個月來首次下調,但汽柴油每噸300元的降幅顯然并不能令消費者滿意,修改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成為大家眼中的“救命稻草”。昨日從相關渠道獲悉,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已到達國務院層面待批,新機制有望在年底前出臺。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丁少恒曾透露,新機制中目前比較明確的是,周期將從22個工作日變為10個工作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現在國際油價大跌,為出臺新的調價機制鋪平了道路。
不少人對于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參考的三地原油價格有意見,稱應在參考指標中加入紐約油價。對此,成品油分析師劉峰認為,引入紐約油價的可能性不大。“國內從未從美國進口過原油,再加上紐約油價和布倫特走勢一致,改變并不具有實質作用。”
近日有市場傳聞稱,成品油定價權將下放給三大石油巨頭。劉峰表示,現在定價權不下放,質疑聲音都這么大,下放后更是無法想象。“每到降價時,中石油和中石化都不愿意,一直喊煉油虧損。如果他們有了定價權,下調更沒有指望了。”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