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訊 2011年12月28日,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恰爾巴格鄉闊恰艾熱克村,一口印有寶石花圖案的水井正汩汩噴涌,如一首歡快的樂曲傳遞出人們喜悅的心情。這里再也不用看天喝水了!村民們滿面笑容沿著灌溉渠走向自家的田地。
從2009年起,塔里木油田每年無償出資200萬元,用三年時間為墨玉、洛浦兩縣的20多個村打了30口水井,有效解決了當地貧困鄉村3萬余人近3萬畝地安全生產生活用水和灌溉水緊缺問題,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其中,為洛浦縣給排水公司打的一口井,讓縣里2.8萬人不再為生活用水發愁。
作為中央在疆大型國有企業,塔里木油田始終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積極履行“三大責任”,發揮富民興疆、和諧穩定的重要作用,讓資源地百姓享受油氣開發帶來的成果,實現油地共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在和田地區墨玉縣加汗巴格鄉,我們來到農牧民科技培訓中心,在這個設備齊全、寬敞明亮的大禮堂里,看到農民正利用冬閑時間在這里接受技能培訓。據鄉紀檢書記田大雷介紹,這個培訓中心是塔里木油田公司2006年援建的。
按照國家扶貧攻堅計劃,塔里木油田加大了對墨玉縣的幫扶力度,投資50萬元在博斯坦庫勒開發區建設起3.2萬畝生態林,種植了紅柳、核桃、楊樹、沙棗等樹種413萬株,樹木成活率達80%以上。墨玉縣防護林試驗接種紅柳大蕓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產業化發展,闖出紅柳大蕓品牌,促進了農民增收。
在實施對口幫扶項目中,塔里木油田為和田地區投入資金、物資累計達1億多元。
“以前是‘戶戶點火,家家冒煙’,一早一晚大街小巷煙霧籠罩,煤塵飛揚,呼吸起來嗓子都不舒服。”和田市民艾則孜·艾力感慨地說,“自從用上清潔方便的天然氣,和田市冬天的天空變藍了,人的心情也好了!”
油田一直高度關注南疆生態環境問題,并從自身能源供應優勢出發,大力解決當地居民生活燃料問題,保護當地稀缺的林木資源。1999年油田開始啟動“氣化南疆”工程,向環塔里木盆地周緣的30多個縣市的上百萬城鎮居民輸送天然氣。其中,和田地區天然氣總入戶數達到4.2萬戶。
作為資源地之一的和田市是新疆惟一的整體天然氣供暖的城市,也是天然氣入農戶試點地區,目前,“和洛墨”三縣一市1851戶天然氣入農戶試點工作已經完成。天然氣為和田各族群眾帶來了巨大的實惠,和田市居民從2006年起每年節約燃料支出費用上千元。目前,天然氣利用已在和田地區取暖、汽車、餐飲等民用領域得到全面推廣。
當地企業也越來越多的受益于塔里木的天然氣。新疆昌和棗業有限公司在洛浦縣新建的一個紅棗加工廠用的就是天然氣。“與用煤作燃料相比,天然氣環保、節能、節約成本。”該公司總工程師苗潤說。加工一爐紅棗要用掉28立方米天然氣,而煤則需要5噸,兩者的費用差距在兩倍左右。
如今,在和田地區的洛浦縣、墨玉縣貧困鄉村的石油希望學校里,新的教學樓代替了往日簡陋的平房,計算機搬進了教室,學生住進了宿舍。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難題逐步得到了解決,輟學的孩子也得以重返學堂。
大愛無私,大愛無言。塔里木油田的無私援助如純凈的昆侖雪水、戈壁綠洲的清風,正源源不斷地浸潤著和田地區各族人民的心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