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之際,中石油集團公司傳出的兩則消息令人振奮:大慶油田2011年原油產量再次突破4000萬噸,這是其在歷經27年持續高產穩產原油5000萬噸之后,又連續第9年實現穩產原油4000萬噸;長慶油田2011年生產油氣當量首次超過4000萬噸,預計到2013年其油氣產量將突破5000萬噸,實現“西部大慶”的目標。
“這意味著,大慶在變‘長’,而長慶在變‘大’。”中石油集團公司宣傳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進入新世紀以來,中石油根據我國資源稟賦特征提出了‘東部硬穩定,西部快發展’的油氣發展戰略,大慶油田立足可持續發展,提出保持4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的新目標;長慶油田則提出建設‘西部大慶’的跨越式發展目標。從大慶到長慶,中石油實現戰略目標的根本途徑是科技創新。”
大慶如何變“長”
大慶采油一廠“高110—更39號”井,原本是一座因含水率太高被迫于1996年8月關閉的老油井。2009年的一天,這里又重新豎起井架,在采取壓裂、堵水、注入化學劑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之后,這口關閉了14年的老油井又開始噴出油流,目前含水率控制在91.5%,產量不斷增長。
這是大慶油田利用三次采油技術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一個鏡頭。
據了解,在實現連續27年原油產量超過5000萬噸的高產穩產奇跡之后,大慶油田從2002年開始地下資源明顯遞減,特別是進入“十一五”,油田含水大幅上升,從地下抽上來10噸液體中,只有半噸油。
產量遞減,是全世界油田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延長油田生命期,是全世界石油公司面對的首要難題。中石油大慶油田面對難題為自己樹立的目標則充滿了挑戰———保持4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的新一輪目標。
這是在油田持續開發50年、持續5000萬噸高產穩產27年、含水量已高達95%以上的背景下提出極富想象力的新目標。這意味著,大慶石油人不是在延長油田的“生命期”,而是要留住油田的“青春期”。
今天,當中石油集團公司傳出2011年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再次突破4000萬噸的消息時,全世界石油界有理由再次為之驚嘆不已,因為這是大慶油田在連續27年高產穩產5000萬噸之后、又連續第9年持續高產穩產原油4000萬噸。
持續數十年之久的高產穩產靠的是什么?大慶油田人的回答是:科技創新。
據了解,大慶油田堅持可持續發展,以三次采油技術為核心,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精耕細作,不斷挑戰開采極限。其“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由此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大慶油田第三次捧得國家科技進步的最高獎。
長慶怎樣變“大”
在東部傾力推進大慶油田實現穩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中石油在西部則全力推動長慶油田的快速崛起,并提出要把地處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打造成“西部大慶”的戰略目標。
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中期,長慶油田原油年產量還不到200萬噸。進入2003年,雖然其油氣當量突破了1000萬噸,但卻面對后備儲量不足、老油田穩產難度大、已探明區塊不能實現有效開發等一系列難題,連續幾年產量在1000萬噸油氣當量徘徊。
如此長慶何以變成大慶?當時,許多人曾心存疑慮。有專家指出,長慶油田屬于世界罕見的低滲透、低壓力、低豐度“三低”油氣田,如果把中東油藏儲層比作高等級公路,那么長慶油藏儲層就好比羊腸小道,油藏流出的通道不暢。在這樣的巖層中開采油氣如同“磨刀石上鬧采油”、“干毛巾里擰水”。
“中國石油人就是有一股在磨刀石上鬧革命的勁頭,憑借著這股勁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攻克一個又一個世界級技術難題。”中石油副總裁、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冉新權說,比如,創新壓裂技術,把致密油層壓出縫隙,然后再用特殊的物質把縫隙支撐起來,形成人造孔隙通道,讓油氣流出,從而使超低滲透油藏得以大規模開發……
就這樣,在世界驚奇的目光中,長慶油田走出了一條“三低”油氣田科學開發、快速發展的道路。從2006年開始,其油氣產量以每年遞增500萬噸的速度增長。到2009年,油氣產量達到3000萬噸,成為僅次于大慶的我國第二大油氣田。2011年,其油氣當量首次突破4000萬噸。長慶油田不僅實現油氣產量的跨越式增長,其致密巖層的蘇里格氣田已成為供應北京、天津、河北等東部地區天然氣消費地區的主力氣田。
中石油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按此發展速度,預計到2013年長慶油田油氣產量將突破5000萬噸,中石油打造“西部大慶”的目標將成為實現。
“兩慶”奇跡震動全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慶變“長”與長慶變“大”,中石油旗下兩大主力油田的發展與嬗變,引起世界石油業界的廣泛關注。
2011年6月,世界石油巨頭殼牌石油公司董事會在中國召開。6月21日,殼牌董事會主席約瑪·奧利拉率領包括其全球項目和技術總裁在內的董事會和執行委員會成員一行15人飛達大慶,參訪大慶油田。而在此前的2007年,一個匯集了全球項級石油專家的國際油氣勘探開發會議在美國休斯敦召開,當來自中石油大慶油田的代表走進會場時,與會專家全體起立并熱烈鼓掌……
為什么國際一流的石油專家和公司均對中石油大慶油田充滿敬意?一位外國專家給出答案“因為大慶油田連續數十年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石油勘探開發史上的奇跡。”
同時,長慶油田的開發也同樣在國際油氣領域引發無數驚嘆和贊賞。
據了解,國際石油界用“毫達西”作為反映滲透率的基本單位,滲透率小于50毫達西的油田稱為低滲透油田。長慶油田70%的儲層滲透率小于1毫達西。特別是長慶蘇里格氣田,更具有“低滲透、低壓力、低豐度”三低特質,地層下多為致密區塊,按美國上世紀80年代地質理論評判,蘇里格屬無法開采的氣田。而且從1999年到2005年,來自國外的油氣勘探專家曾先后三度到鄂爾多斯盆地現場考察,并再三判定:長慶油田屬于“沒有開發價值的邊際油氣田”。
可如今,1~3毫達西的地層、甚至1毫達西及以下的地層中、這些別人看來根本不可能開發的資源,在長慶油田都被中國石油人開發了出來。數據顯示,長慶油田油氣當量躍上1000萬噸用了33年時間,躍上2000萬噸只用了4年時間,而跨越3000萬噸和4000萬噸只分別用了2年時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